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织绣研修班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开班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网站 创建时间: 2016.06.28 09:07:00

6月21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织绣研修班)”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开幕。此次研修班旨在促进非遗传承发展与技艺创新水平。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主任汪大伟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织绣工作室王秦教授、PACC执行主任金江波副教授、PACC运营总监章莉莉副教授以及20位织绣传承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党委副书记王岭山主持。

参加此次织绣研修班的20名学员,有江苏苏绣、河南汴绣、无锡精微绣、湖南湘绣、重庆蜀绣、苗族织锦、上海绒绣、上海宝山十字挑花绣等中国织绣方面的重要传承人。分别来自浙江省、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广东省、重庆市、上海市9个省市。他们身上有着中国工匠精神传承与复兴的潜在力量。

纤维艺术织绣工作室王秦教授作为教师代表讲话。王秦老师提到,发展和重构女红文化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使之适应社会的变革;唤起本土文化的回归,从而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审美的女红艺术,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女红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展是我们所承载的时代赋予的职责,让我们以工匠精神认真严谨整理传统文化,为后人留下有历史价值的“文化之茧”,为复兴中华文化而努力。希望能与传承人携手,共同学习研究并完成传统手工艺刺绣的当代实践,共同探讨传统刺绣的当代性与传承性,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共同完善我国本土价值取向的艺术体系建设,发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价值观的艺术新形态。

学员代表苏绣传承人张蕾,希望能够成为合格的传承人中的老师、老师中的传承人,通过院校传承、民间传承这两条脉系传承。她在博物馆做研究复制与创作时,发现苏绣急需抢救与开发、它的很多针法已经缺失了,而且传承人群力量单薄、缺乏设计师,迫切希望能够有这样的团体,构建民间传承人与现代设计师之间的桥梁。

苗锦艺人杨再美说到每个传承人都是来自不同的角落,在座的传承人都受到祖辈的熏陶,对这手艺执着与热爱。为了让它们永久传承下去,哪怕是生活的压力,也无法停止她们坚守的信念。她期望在相互学习与交流中,接触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将传统织绣手工艺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迸发出更加精彩的火花,也将传统民间手工艺走向世界。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教授对来到美术学院学习的各位传承人表示由衷欢迎。汪院长希望对自然美的发现通过手艺流传下来、将生活妆点得更有情趣。研修班旨在让各位传承人感受校园文化,将民间手艺与当代设计和生活结合,给予手工艺人应有的地位和自信,使各位传承人的精美刺绣,结合现代设计,重新回归指尖的温度。

同时,汪院长也希望这是一个活态传承和交流的平台,将手工艺传承给学生,修身养性,使心灵得到净化。手是一颗心,心有多美,绣出来就有多美。他希望学员们在这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相互交流、生活愉快,建立起深厚友谊,寻找现代设计师的合作,同时,开放心态,相互促进织绣文化。 

在开幕式现场,传承人也带来了各自的绣品。这些绣品走线精美,绣种丰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交流机会。传承人在分享会中,欢歌笑语,张婕和杨再美嘹亮的歌声唱响整个会场。她们用歌声讲述着属于她们的美丽故事。

女红织绣艺术承载了千年文明。当下,传统民间生活的常态被打破,曾经独特的技艺也成为人们记忆的一部分,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使命。传承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将产品生活化、故事化、品牌化,用世界眼光,融本土元素,走非遗创新之路。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