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丈宣的诞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手工纸研究所副所长
简介
陈彪,博士,副教授,手工纸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项目等十余项。为国家出版基金《中国手工造纸文库》副总主编,为文库《云南卷》、《贵州卷》(上、下)、《广西卷》共同主编,发表文章90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根据我们国家现在手工纸的存续状况,手工纸大致可以怎样分类?

陈彪:手工纸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从有没有加工的角度来说,可以分成原纸和加工纸。我们先来讲原纸,原纸从不同的角度也是有很多的分类,如从原料来分,有麻纸、皮纸、藤纸、竹纸、草纸,也有混合原料纸,比如宣纸,它是以青檀皮纤维为骨,沙田稻草纤维为肉,也可以把它归为皮纸,也可以说它是混合原料纸。

另外,还可以根据有没有经过蒸或者煮,将手工纸分成生料法和熟料法的纸。所谓生料法,就是没有经过蒸、煮。像有不少地方,把竹子用石灰沤几个月,不经过蒸煮就去打浆,然后去抄纸,这是生料法。熟料法就是造纸所用的植物纤维要经过蒸或者是煮,宣纸经过了多次的蒸,就是非常典型的熟料法制作的纸。

从捞纸的技术来说,手工纸还可以分为浇纸法和抄(捞)纸法这两大类,宣纸的成纸是通过抄纸法制作,其他的一些浇纸法制作的纸,如纳西族东巴纸[ 东巴纸:是纳西族东巴祭司用来抄写东巴经和绘东巴画的专用纸,是一种十分珍稀的少数民族手工纸。]或者像傣族的白棉纸、藏族的藏纸等,制作时就是拿一个固定的帘框,放一点料进去,然后给它加点水抹平就可以,这些就属于浇纸法。


中心:宣纸和其他手工纸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陈彪:对于全世界的手工纸,我曾经用过几个“多”来描述他们的特点。第一,原料多,第二,工艺多,第三,用途多。所以,要简单来说宣纸和其他手工纸的区别,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因为其他手工纸千变万化,很难三两句话说清楚,但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一些宣纸及其制作技艺的特点。

第一个,原料。青檀皮加沙田稻草,这是它独特的原料的组合。青檀皮的纤维相对比较长,草的纤维相对比较短,所以皮就起到了一个骨架的作用,草填充皮纤维中的空隙,就形成它的肉。这两者的结合,是宣纸具有很好的书法绘画性能的重要原因。

第二个,它的工艺很有特点。传统的宣纸制作,皮和草都要经过三四次蒸,分别处理成燎皮和燎草。而且蒸所用的碱,前面用石灰,后面用纯碱,相对的来说它们都是比较弱的碱,这在学术上叫“弱碱多级蒸煮”,这种方法的目的和功能就是尽可能把造纸中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如果胶和木素,特别是木素,尽可能去除干净。弱碱蒸煮再配合上晒滩日晒雨淋,整个过程对原料的处理过程比较缓慢、柔和。这也是宣纸具有很好的性能和很长寿命的重要原因。

第三个,书画性能。我们通常形容宣纸是墨分五色或墨韵万变。当然我们知道墨是黑色的,但是墨在宣纸上可以呈现出很多种多样的变化,当然也跟它的原料、工艺等等有关。


中心:对于使用者来说,宣纸的独特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陈彪:宣纸可以分为生宣和加工宣,这两个概念以前大家通常称为“生宣”和“熟宣”。就生宣来说,最大的特性不仅在于通常大家理解的纸寿千年,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墨韵万变,它可以让看起来只是黑色的墨呈现多种多样的变化。熟宣的话,有全熟,也有半生熟等等类型,可以满足更多人的不同需求。比如对绘画来说,生宣适合于写意;熟宣,纯熟的适合于工笔,半生熟的适合于兼工带写。所以,生宣的独特性,最起码在目前其他的手工纸是没有的。结合熟宣和半熟宣等等,使得宣纸的系列产品可以满足人们很多种的需求。


中心:宣纸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可以纸寿千年,其他的手工纸可以做到这样吗?

陈彪:我们得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第一个,从原料来说。手工纸的原料主要是麻、皮、竹、草这四大类。从纤维的长度来说,整体来说是麻比皮要长,皮比竹要长,竹比草要长。同时从整体纤维素的含量高低来看,也是这样的一个顺序。所以单从原料来说,那假设它用同样工艺,麻的寿命肯定会比皮的要长,皮的寿命比竹要长,竹比草要长。

宣纸能纸寿千年,但假如其他的皮纸也按宣纸或者类似的工艺去做的话,它们也一样是会纸寿千年的,甚至麻纸的寿命会更长。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汉代的纸保留下来,都是麻纸。所以,其实宣纸是“纸寿千年”和“墨韵万变”完美的结合。假如只讲“纸寿千年”,那其他的皮纸和麻纸也一样可以达到。

第二个,同样的原料,还得考虑制作工艺。要没有蒸煮的话,它的木素去除得是不干净的,这样的话它的寿命会比蒸煮的要短。当然,讲到这里,我们还可以再延伸一下,现在很多手工纸的艺人,他们提起机制纸,会说机制纸的寿命很短,不到一百年等等。如果我们看普通的机制纸,比如报纸,它的确寿命很短,但如果同样的原料,如果我们通过工艺把它的果胶、木素都去除的话,机制纸也可以做到寿命很长。


中心:宣纸的这种墨韵万变,从科学上怎么解释?

陈彪:墨韵万变据目前的研究,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因为青檀皮的纤维是相对比较扭曲的,有利于形成这一性能,而且这种结构可以吸收一定量的碳酸钙,当然这也是和宣纸的制作工艺有关,如用石灰来浆等,它会在原料中残留有一定的碳酸钙,这对润墨是有好处的。另外,青檀皮与稻草这种长短纤维的结合特性,也有重要影响。如果单纯从寿命来说麻纸肯定更好,但麻纸特别是像苎麻等,它的纤维特别长,这样的话纤维交织就不会那么致密,如果做得不是特别好的话,长纤维之间还会有一些孔洞,这些是不利于墨的扩散的。


中心:宣纸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主要的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

陈彪:其实我们在初中的时候都学过一个道理,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伴随着物理变化。宣纸制作过程中重要的物理变化,首先是分丝帚化。如果宣纸原料处理中没有分丝帚化的话,纤维就是硬邦邦的,就像筷子,就不容易很好结合。除非你可以做成纺织品,通过纺的方式可以,但如果你想把它们交织成平整均匀的纸,会很难。那什么是分丝帚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我们拿来一根竹子,用锤头一敲,它就会分出很多细细的小竹丝。将两根敲碎的竹子相互对插,会插得很紧。但如果没有分丝帚化,那就很难这样交织。在捞纸的时候,它也能通过分丝帚化的作用,形成纸的湿片。在用石灰去沤原料的时候,原料会发热,这也是物理变化。还有捞完了纸之后压榨、晒纸,这些都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其实也有不少。首先不管是通过沤还是蒸煮,目的是去除有害的物质,特别是果胶和最有害的木质素,这是很重要的化学变化。宣纸制作过程中的上滩日晒雨淋,通过紫外线、臭氧把残存的木质素,以及一些发色基团、有色基团尽可能地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