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1.穆孝天.安徽文房四宝史.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62
摘要:介绍了产于安徽、在文房四宝类产品中有精品和代表作之称的宣纸、宣笔、徽墨、歙砚的基本情况。
2.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摘要:介绍了中国造纸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各种纸的生产工艺。
3.刘仁庆.宣纸与书画.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9
摘要: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宣纸的起源、质量、使用。书前刊有名家的书法和国画;书末附有宣纸的品种名称、规格等。
4.潘吉星.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摘要:本书概述了纸的定义、造纸术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介绍了麻纸、皮纸、竹纸、加工纸等的生产工艺。
5.曹天生.中国宣纸(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摘要:本书介绍了中国宣纸的历史沿革、发展及原料工艺。
6.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摘要:基于近30年间对考古发掘资料的利用、出土文物的考察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即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及其在东西方各国传播的历史,并论述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四大发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和工艺制造,对相关器物作新的技术复原研究。
7.曹天生.中国宣纸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摘要:本书分为10章,介绍了宣纸的起源、小岭曹氏与宣纸真纸的诞生、宣纸与徽纸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宣纸业的新生与繁荣以及近代宣纸工艺技术的革新历程等。
8.张秉伦、方晓阳、樊嘉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摘要:本书概述了麻纸、皮纸、竹纸、加工纸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生产工艺;介绍了印刷工业的发明制造历史概况和各种印刷工艺。
9.刘仁庆.中国书画纸.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7
摘要: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中国书画纸的历史、制造、品种和应用等有关知识及实际价值,内容包括:从手工纸说起、中国书画纸史略、宣纸、古代书画纸、现代书画纸、中国书画纸的识别等。
10.潘祖耀.宣纸制造.北京:中国林业出版,2007
摘要:本书分原料篇、传统工艺篇和现代工艺篇,包括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特征、燎草浆的制备、宣纸制浆原理的探析和新工艺试验等内容。
11.刘仁庆编.简明中国手工纸(书画纸)及书画常识辞典.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摘要:本辞典共收词目一千余条。介绍了书画纸及(书画)文化、文房用品等方面的知识。包括中国书画方面有关手工纸(以书画纸为重点)国画、书法、国画家、书法家、技法、材料等内容。
12.黄飞松.漫谈宣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摘要:本书共分为宣纸历史篇、宣纸工艺篇和宣纸杂谈篇三部分,共计30篇文稿。
13.刘仁庆.国宝宣纸.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摘要:本书以科普的手法对中国宣纸的历史、制造、应用和趣闻等做了详尽而生动地描绘。
14.刘仁庆.中国古纸谱.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摘要:本书共介绍各地古纸和纸品96种,内容包括:汉晋南北朝时期的古纸、隋唐五代时期的古纸、宋元时期的古纸、明清时期的古纸、传统手工纸、手抄加工纸、手工纸制品。
15.王传贺、王谦编.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宣纸.济南:泰山出版社,2012
摘要:全书内容包括:什么是宣纸,中国纸的发展史,细说“宣纸”,宣纸的工艺,宣纸的分类与辨识,宣纸与书画。
16.高茀棠.宣纸古今.郑州:河南美术出版,2012
摘要:本书主要介绍了纸张的产生到演变以及至今的发展过程,并对宣纸的生产工艺流程、所用原料、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附有历代宣纸样本,宣纸制作流程图例等,同时还配有历代书画名家所用宣纸创作的作品。
17.曹天生著.千年小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宣纸发祥地.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摘要:通过介绍宣纸的相关知识,进而介绍宣纸发源地——泾县小岭的宣纸文化,包括宣纸技艺创制、发展、完善的历史,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一般知识和常识,有关宣纸之乡的风俗与风情等。
18.曹天生.宣纸初识——宣纸研究论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14
摘要:本书是从作者自1980年至2013年间陆续写作发表的文章中选辑而成的,共有26篇,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源流”,二是“考寻”,三是“人物”,四是“史实”。
19.肖阳.宣纸装裱工艺.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摘要:本书介绍了宣纸制作的工艺流程,侧重介绍宣纸的捞、晒、剪的生产技术。具体内容包括“造纸植物纤维原料”“制浆工艺”“捞、晒、剪操作工序”等部分。
20.肖阳.宣纸制作工艺.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摘要:本书介绍了宣纸书画作品装裱的技术要点,侧重介绍装裱的工具与备料,新画、旧画装裱以及装裱形式。具体内容包括“装裱工具与备料”“装裱新画”“装裱旧画”“装裱形式”等。
21.肖阳.宣纸文化简史.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摘要:本书介绍了宣纸在不同时期发展的历史,以及由宣纸产生的文化现象。主要内容包括宣纸的产生历史,宣纸发展过程,宣纸的用途。
21.阚男男.争奇斗艳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图版)安徽宣纸、书法、篆刻.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
摘要:本书介绍了宣纸、宣纸制作工艺、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汉字书写艺术、“书法申遗”等内容。
22.黄飞松,汪欣.宣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摘要:本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角度,全面阐述了宣纸源渊、传承、工艺特色及当下的生存空间。
23.吴世新.中国宣纸史.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6
摘要: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了纵横千年看宣纸、宣纸的生产、宣纸的特性与名品、宣纸研究从说。
24.杨志刚.泾县宣纸(艺匠古今-第一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8
摘要:本书以纸上纪录片的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泾县宣纸制造的每个关键步骤,勾画了泾县宣纸的精巧设计。
25.泾县地方志编委会.宣纸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2019
摘要:本书上溯东汉,下讫二〇一五年年底,记录了泾县宣纸的发展脉络。书中对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原料制备和工艺形态、宣纸经营与管理、宣纸文化传承与保护进行分卷记述。
26.黄飞松.宣纸.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摘要:本书讲述非遗项目宣纸的“前世今生”。书中有历史沿革和价值分析,有特色技艺展示,有经典作品解读,有传承谱系描绘,还有关于活态传承与保护路径的探索和思考等。
27.曹光华. 做宣纸.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1
摘要:本书共分八部分,内容包括:燎草加工工序、燎皮加工工序、浆料制作工序、纸帘制作工序、纸药制作工序、捞纸工序、晒纸工序、检纸工序。
28.曹光华.宣纸制作“通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1
摘要:本书记录了宣纸的诞生、发展以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曹光华一生对宣纸这门独特的传统工艺进行的研究、挖潜,逐渐成为中国宣纸工艺大师的人生历程。
学位论文
1.樊嘉禄.中国传统造纸技术工艺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01
2.蒋映雪.宣纸与中国书画的表现力.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
3.王丽珍.宣纸数码复制性能分析与评价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4.姚超.宣纸制作技艺保护状况调查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硕士论文,2012
5.伍梦尧.宣纸的生产性保护问题研究.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4
6.王红伟.数字国画晕染效果的宣纸再现理论与方法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7.戴健.文化生态视野下宣纸制作技艺保护与传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16
8.方盼.宣纸造纸工艺与其建筑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6
9.江涵.纪录片《宣城 宣纸 宣人》.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7
10.汪甜甜.明代宣纸工艺的变革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研究.湖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7
11.汪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红星宣纸防伪包装设计研究.湖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7
学术论文
1.胡韫玉(朴安).宣纸说.朴学斋丛刊(自刊本)第三册,1923
2.魏永淇.宣纸制造工业之调查,1936
3.张永惠.安徽宣纸工业之综述,1937
4.喻凯.历史悠久驰名全国的宣纸制造业.安徽日报,1954-06-29
5.姜世襄.改进宣纸质量和生产方法的商讨.造纸工业,1956(18)
6.陈彭年.关于宣纸问题.造纸工业,1957(2-3)
7.周乃空.宣纸原料——稻草的制浆方法.造纸工业,1958(1)
8.李正理,胡玉憙,刘淑琼.青檀各年枝韧皮纤维的比较解剖.植物学报,1964(4)
9.陈志蔚等.宣纸的吸附性宣纸的吸附性、变形、寿命性能的研究//刘仁庆.宣纸与书画.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9
10.潘吉星.中国的宣纸.中国科技史料,1980(2)
11.徐学林.宣纸与宣笔.江淮论坛,1980(5)
12.葛兆铣.宣纸纸帘初探.安徽文博,1981(1)
13.吴世新.生漆与宣纸.中国生漆,1983(4)
14.曹天生.为“宣纸”名辩证.纸和造纸,1985(3)
15.刘仁庆,胡玉熹.宣纸润墨性之研究.中国造纸,1985(2)
16.刘仁庆.宣纸的源流与特色.中国科技史料,1985(4)
17.吴世新.中国的宣纸.文献,1986(1)
18.翟仲卿.新四军和宣纸.安徽史学,1986(3)
19.刘仁庆,瞿耀良.宣纸耐久性的初步研究.中国造纸,1986(6)
20.李眼.宣纸礼赞.纸和造纸,1987(2)
21.曹天生.小岭宣纸发展史初探.安徽史学,1987(4)
22.吴世新.对传统宣纸的生产工艺与润墨性探讨.纸和造纸,1988(1)
23.穆孝天.宣纸与中国书画的不解之缘.中国文房四宝,1990(2)
24.严家宽.宣纸的性能及其改造.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25.吴世新.中国特有的宣纸艺术——对传统宣纸生产工艺的奇特宣纸润墨性之研究//泾县人民政府.中国宣纸艺术国际研究讨论会论文选编,1995
26.刘仁庆,瞿耀良.宣纸耐久性的初步研究.中国造纸,1986(6)
27.穆孝天.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兼论宣纸及其与中国书画的不解之缘//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四十年论文选集.合肥:黄山书社,1996
28.陈水康.泾心小岭宣纸世家.文物天地,1998(6)
29.钱宇.中国宣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广东造纸,1999(Z1)
30.高慧,石苏华.青檀树枝制浆性能.纸和造纸,2000(2)
31.樊嘉禄.从宣纸的技术渊源看“宣纸”概念的内涵.安徽史学,2000(2)
32.曹天生.小岭曹氏与宣纸真纸.寻根,2001(2)
33.陈永康.民国宣纸商标.中国商报,2001-10-20
34.刘仁庆.关于宣纸的几个问题.中国造纸,2003(11)
35.胡小兵,钟梅英,戴波等.厌氧处理宣纸檀皮蒸煮黑液.纸和造纸,2004(3)
36.左鹏.浅谈宣纸的沿革及它在书画装裱与修复工艺中的作用.传统装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
37.潘祖耀,高慧.宣纸燎草浆新工艺的研究.2005年纸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5
38.李强.评《中国宣纸史》.安徽史学,2005(5)
39.宦甦敏.依托原产地名称保护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以原产地域产品“宣纸”为例.江淮论坛,2006(1)
40.刘仁庆.中国宣纸与近代文化名家.纸和造纸,2006(1)
41.沙水清.宣纸工艺.上海集邮,2006(8)
42.曹天生.论“中国宣纸文化”的定义诸问题.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1)
43.徐文娟.漂白对宣纸性能影响的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7(2)
44.曹天生.《辞海》“宣纸”条目应重新定义.江淮论坛,2007(6)
45.王珊.宣纸与书画装裱.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8(3)
46.徐文娟.明矾对宣纸耐久性影响的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4)
47.胡范铸.中国“宣纸油画”与孔柏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48.方晓阳,吴丹彤,卢一葵.安徽泾县“千年古宣”宣纸制作工艺调查研究.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6)
49.于子勇.解析宫廷御用宣纸“白鹿纸”.艺术市场,2008(11)
50.刘仁庆.对宣纸研究和应用中一些问题的思考.中华纸业,2008(7)
51.吴世新.宣纸生产工艺与润墨.中华纸业,2008(7)
52.吴世新.中国宣纸业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中华纸业,2008(23)
53.吴世新.刘海粟与宣纸.纸和造纸,2009(5)
54.刘仁庆.论中国手工纸与传统文化.中华纸业,,2009(18)
55.曹天生.宣城胡家崂古宣纸作坊遗迹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01-12
56.黄飞松.宣纸源流小考.书画世界,2010(1)
57.黄飞松.建立宣纸产业多层次保护的构想.中华纸业,2010(1)
58.许婧.手工造纸与客家族群文化研究——以“连城宣纸”为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59.潘宇.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与宣纸工艺的演变.书画艺术,2010(4)
60.曹天生.宣纸商帮考略.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61.许大鹏.安徽手工纸现状调查研究.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62.丁振东.“草檀斋”话宣纸(一).书画世界,2010(2)
63.潘宇.江南传统宣纸纸帘工艺的变迁与发展.包装世界,20109(2)
64.吴世新.论宣纸生产的三大关键工序.中华纸业,2010(13)
65.王立武.存钱不如存“纸”?——宣纸价格被爆炒事件调查.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8)
66.刘仁庆.论宣纸——古纸研究之六.纸和造纸,2011(3)
67.吴明华.宣纸文化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决策,2011(6)
68.吴明华.打造新兴文化产业集群——专访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总经理胡文军.决策,2011(6)
69.张华琴.浅谈宣纸.晋中日报,2011-06-01。
70.王平.宣纸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美术报,2011-06-25。
71.朱东旭.申遗成功与泾县小岭宣纸.美术报,201-07-16。
72.张梦.老宣纸缘何变身投资品.金融经济,2011(19)
73.高智勇.宣纸民族特征在现代包装领域中的研究.包装工程,2011(20)
74.阮晋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纸制造技艺发展与保护.艺术百家,2011(s1)
75.曹天生.中国宣纸研究百年.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1)
76.姚超.宣纸制作技艺传承状况调查.黄山学院学报.2012(2)
77.吴世新.宣纸世家——记安徽泾县曹氏宣纸技艺传承人曹人杰.纸和造纸,2012(2)
78.王愿石.传统宣纸帘艺之初探.美术大观,2012(6)
79.王愿石.传统手工文化宣纸帘艺保护与传承研究.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80.吴世新.中国宣纸原料的制造工艺.中华纸业,2013(2)
81.曹天生.小岭《曹氏宗谱,宣纸研究史料价值及若干问题释疑.铜陵学院学报,2013(6)
82.曹天生.新见《小岭曹、梅、唐姓宣纸草户规约,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7)
83.刘仁庆.宣纸英译名的拟订与讨论.纸和造纸,2013(7)
84.朱剑.中国宣纸的特性、应用与创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0)
85.时倩.胶矾水浓度对宣纸性能影响初探.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11)
86.苏成爱.宣纸之乡曹、梅二氏家训比较研究.蚌埠学院学报,2013(6)
87.陈彪.《宣纸》书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88.曹天生.1980年代前皖南泾县黄麻、宣纸产区老秤初探.中国农史,2014(5)
89.李硕.宣纸认识的误区及其危害.艺术科技,2014(7)
90.何少岩.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宣纸形态学特征分析(英文),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2014
91.彭玉潜.宣纸在元明时期的工艺革新及其社会历史背景研究.美与时代(中) ,2015(5)
92.刘岩.浅谈如何识别宣纸.收藏,2015(7)
93.韩爱香.浅论明清时期宣纸发展.黑龙江史志,2015(13)
94.崔伟刚.品说宣纸.大众文艺,2015(8)
95.郑久良.宣纸文化旅游产品的数字化开发与营销初探.今传媒,2015(12)
96.润一生.宣纸的由来.人才资源开发,2015(13)
97.王秀伟.文化授权: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以中国宣纸集团宣纸文化产业为例.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98.陈钟.传统宣纸对中国画表现力的影响初探——以任伯年、齐白石、黄宾虹画作为例.美与时代(中),2016(2)
99.汤夺先.论多工序性民间制作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宣纸制作技艺为例.文化遗产,2016(2)
100.丁振东.老丁谈纸(三):宣纸的呻吟.书画世界,2016(5)
101.尚倩.商标制度与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以安徽泾县宣纸制作技艺为例.宿州学院学报,2016(6)
102.丁振东.老丁谈纸(四):宣纸与类宣纸.书画世界,2016(6)
103.汪青云.宣纸大师汪六吉其人其事.江淮文史,2016(6)
104.李定轩.宣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略论.经济研究导刊,2016(8)
105.戴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纸制作技艺保护与传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6(9)
106.沈毅.服务宣纸产业,传承非遗文化.职业,2016(20)
107.王秀伟.试论宣纸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授权模式.学术论坛,2016(12)
108.许骏.浅析文化品牌消费符号意义的建构——以红星宣纸为例.新闻传播,2016(13)
109.陈敬宇.宣纸文化的媒介属性及其当代传播价值研究.邢台学院学报,2017(1)
110.何秋菊.胶矾水在熟化书画用宣纸中的应用机理探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2)
111.何秋菊.胶矾水对宣纸润墨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初探.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7(2)
112.汤夺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内涵意蕴、问题呈现与学理反思——以宣纸为例的探讨.文化遗产,2017(6)
113.涂程.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普展示设计——以宣纸为例.工业设计,2017(6)
114.疏爽.文化经济视域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泾县宣纸产业为例.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8)
115.吴世新.中国历史上最早在生宣纸上挥毫的书法作品——兼论中国生宣纸的艺术特性.中华纸业,2017(17)
116.夏月曼.非遗文化融入快递包装设计的挑战与对策——以安徽宣纸为例.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117.高永康.最大的手工宣纸与战国楚文字“一”相遇——朱友舟教授师生泾县考察纪实.书画世界,2018(11)
118.李易蔚,童伟,孙旭,周万鹏,高玲玲.宣纸原料纤维分析[J].中国造纸,2018,37(11):36-42.
119.王阳,盛杰,张志礼,杨仁党.宣纸的生产工艺与发展[J].中国造纸,2018,37(11):61-68.
120.赵代胜,高玲玲,孙晖,周万鹏.浅述宣纸形成要素及发展[J].中国造纸,2018,37(12):74-79.
121.汪玉娇,刘艳.新媒体时代宣纸产业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2):31-33.DOI:10.13665/j.cnki.hzjjykj.2019.02.010.
122.高玲玲,周万鹏,童伟,李伟,李易蔚.打浆度对宣纸原料纤维形态及成纸性能的影响[J].中国造纸,2019,38(02):23-28.
123.李安玲,郑博,刘龙千,何强.宣纸摩擦学性能研究[J].纸和造纸,2019,38(03):26-30.DOI:10.13472/j.ppm.2019.03.007.
124.朱雅文.互联网+背景下徽商老字号品牌复苏与正兴的探索——以安徽泾县宣纸为例[J].营销界,2019(20):50+52.
125.徐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设计转型发展问题研究——以泾县宣纸为例[C]//.设计学研究2016.,2019:318-330.DOI:10.26914/c.cnkihy.2019.026571.
126.徐恺.宣纸产品依托现代设计转型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2(08):35-38.DOI:10.16824/j.cnki.issn10082832.2019.08.007.
127.王刚,彭静.胶矾水对绘画用纸的性能影响研究——以宣纸为例[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9,38(05):66-70.DOI:10.19696/j.issn1671-4571.2019.5.014.
128.徐娅玲.通约性与多元性:中韩传统纸文化发展路径比较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19,48(04):6-8.
129.张诺.试论中国书画文物修复用纸[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01):78-84.
130.宋丹丹,魏雁红,郭文娟,谢樟华.基于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的宣纸上国画颜料直接无损鉴别[J].精细石油化工,2020,37(03):56-60.
131.陈圆圆,樊嘉禄,董克.宣纸制作技艺保护现状调研[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37(03):38-42.
132.孙晖,沈葵忠,汪宏忠.基于纸张老化机理科学认识宣纸的耐久性[J].中国造纸,2020,39(09):84-89.
133.闵海霞.中国字画修复常用宣纸的性能分析及优选[J].收藏与投资,2020,11(09):59-68.DOI:10.19897/j.cnki.scytz.2020.09.011.
134.黄飞松. 泾县汪氏家族对古代宣纸传承贡献考[C]//.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20:431-439.DOI:10.26914/c.cnkihy.2020.040177.
135.郑久良.新媒体语境下非遗“文化记忆”建构路径初探——以宣纸文化遗产数字化为例[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39(01):79-84.
136.龚德才,周昱君,钟家让,龚钰轩.宣纸湿变形与装裱书画品质关系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20,50(05):688-694.
137.冯榆婷.浅析中国宣纸文化价值及其传承[J].造纸信息,2021(04):71-72.
138.刘婧,侯玲.宣纸非遗传统技艺网络营销探析[J].商场现代化,2021(09):66-68.DOI:10.14013/j.cnki.scxdh.2021.09.025.
139.方莲,钱晓陆,吴本科,丁志鹏,王雅萍.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宣纸鉴别方法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21,38(03):272-280.
140.曾方苹.小探宣纸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J].炎黄地理,2021(05):41-43.
141.章寒,贾婧怡,汪淑佳,刘慧君.宣纸及其他六种纸润墨性及耐久性探讨[J].中华纸业,2021,42(12):37-41.
142.沈实现,袁柳军,何洋.融入风景的文化遗产——宣纸文化的传承与活化[J].浙江园林,2021(01):17-24.
143.舒婉.探析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宣纸文化为例[J].汉字文化,2021(20):167-168.DOI:10.14014/j.cnki.cn11-2597/g2.2021.20.072.
144.曹天生.江西遂川民国宣纸产地考察记[J].寻根,2021(06):97-102.
145.李安玲,张嘉琦.干热老化对生宣纸和半熟宣纸性能的影响[J].中国造纸学报,2021,36(04):56-63.
146.童海行.浅谈宋笺宣纸制作工艺[J].中华纸业,2022,43(06):51-53.
147.毋丹. 宣纸在当代手制书设计中的应用[D].中原工学院,2019.
148.杜艺. 中国传统宣纸烙画艺术的保护与活化[D].武汉纺织大学,2020.DOI:10.27698/d.cnki.gwhxj.2020.000187.
149.周祎唯. 宣纸手工造纸技艺与文创设计的融合探究[D].安徽大学,2020.DOI:10.26917/d.cnki.ganhu.2020.000139.
150.杨雯. 几种典型宣纸的植硅体分析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21.DOI:10.26968/d.cnki.gbjyc.2021.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