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非遗小记者颁发“采访证”
在6月9日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6月2日,“人文岭南少年行·我是非遗小记者”采访体验活动启动仪式暨“南方雅荷-南方小记者”俱乐部成立大会在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隆重举行。60多位“非遗小记者”将跟他们的“人文导师”于6月8日奔赴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省主场系列活动举办地汕头,近距离采访非遗传承人、体验非遗项目、感受非遗魅力、传播非遗知识、接力非遗传承。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厅指导,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少年宫协办,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广州市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南方报业天空城兴趣社区承办。
三大考验,当上“非遗小记者”
60多位“非遗小记者”均由报纸、网络和微信平台的公开招募,层层选拔产生。每位提交申请的同学,都要先完成“非遗连线——给广州/汕头的小同学们的一封信”任务,向“小伙伴”介绍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本地非遗项目。最终,他们通过了观察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对岭南非遗理解能力三大能力的“入职考试”,获得这张珍贵的“采访证”。
非遗小记者参加采访技巧培训
非遗小记者参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览厅
仪式当天,主办方为“非遗小记者”们准备了一次全方位的集中培训:来自广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工作站的“非遗导览员”,对此次非遗汕头之旅进行充分介绍;来自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的德育导师,组织小记者们开展有趣、高效的团队建设活动;来自南方报业的小记者导师,则从采访技能与摄影技巧方面,对“小记者”进行悉心辅导。“非遗小记者”们还参观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览厅。在非遗专家的讲解下,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广东省的非遗项目。
六项任务,“玩转”非遗汕头行
“小记者”汕头非遗之旅行程丰富多彩。他们将沿着“玩转非遗之旅”推荐线路,亲身体验玉雕、榄雕、广彩瓷烧制、陶瓷微书、剪纸等非遗项目,与非遗大师面对面访谈,跟汕头“小记者”同行开展对话,在老妈宫戏台登台献艺,品尝潮汕传统小吃……
主办方介绍,“非遗小记者”此行特别肩负六大“任务”,包括:上网一次了解非遗,观看一个非遗项目,采访一个非遗传人,体现一个非遗技艺,参加一个节目表演,写出一份活动体会。他们的优秀报道还将有机会登上南方+、南方网等全省各大宣传媒体,以童真童趣的视角,助力岭南非遗传承推广。
“广州榄雕”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人班特聘教师曾宪鹏,广东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宁兰清,当代诗词家、独立书评人朱复融等多位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将担任“非遗小记者”人文导师,一路上为“小记者”进行培训、辅导。
广东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宁兰清接受记者采访谈道,第一次给“非遗小记者”授课,将传授他们古琴文化知识;此次文化采访活动,是让孩子们了解身边本土文化的绝好机会。
非遗小记者们
本次活动也是“南方雅荷-南方小记者”俱乐部成立后的首个活动。去年12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社会实践探究项目团队“南方雅荷-南方小记者”俱乐部。俱乐部将以家校联动、穗港青少年交流、研学之旅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德育领域的社会实践探究活动,带领广州孩子浸润感知南粤大地的文化底蕴,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下一步,广东省振兴传统工作站将继续开拓非遗主题的亲子游学教育。据透露,今年暑期,工作站将在“我是非遗小记者”基础上,结合“非遗大师体验营”“非遗亲子艺术课程”与“人文岭南少年行”等品牌活动,推出“非遗夏令营”系列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