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638 |
项目编号:Ⅱ-139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浙江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苍南县 |
保护单位:苍南县玉音乐团 |
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是道教法事使用的传统音乐,主要流传于浙江省南部闽语系分布区,重点流布于浙江省苍南县的马站镇、矾山镇、桥墩镇、灵溪镇、藻溪镇等山区,辐射至金乡镇、钱库镇等地及平阳县山区。
该遗产项目倡导天人和谐,借道场善举,传扬人文情怀,追求理想人生,劝诫劣质恶行。苍南境内道教起源于东吴,唐末道士马湘师徒迁居松山西壑修炼,道教音乐开始传入。宋初林倪、林灵真开创道教水南派,使荪湖成了闻名遐迩的道乡,道教音乐随之兴盛并传承不绝。
苍南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的曲牌,有重复、对比、变奏、展衍等多种旋法,具有地域特色。【黄蜂出洞】【顺和调】【宣经偈】等传统道乐曲牌,与【将军令】【十八拍】【水龙吟】等民间曲牌以及【步步娇】【望妆台】【山坡羊】等温州南戏曲牌相互融合。曲风完整,集和、静、清、远、古、淡于一体。俗风则融温州南戏音乐、瓯剧音乐、浙南民间小调与传统道教音乐融合,形成了特有的过场步虚韵,出彩的“咏唱”式韵腔,文武交融的演奏乐法。演唱时,道士、褫公、红师在不同乡镇视听众不同而用温州话、金乡话、蛮话、闽南话、畲语等不同方言和土语演唱。
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以师徒传承方式传承,已传承至第十二代。民间组建了苍南玉音乐团,开展了道教音乐曲谱的搜集整理和传承活动,并编辑出版了经典曲谱集。
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传承了道教音乐文化的精髓,融入苍南民众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集历史的厚度与时代的鲜活于一身。该遗产项目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于一体,通过轻重疾徐及各种乐器的不同声性表现不同场境、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全真道堂科仪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鹰潭市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茅山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花张蒙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定州市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澳门道教科仪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澳门特别行政区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东岳观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平阳县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清水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清水县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白云山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佳县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成都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成都市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海南斋醮科仪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海南省定安县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腊山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东平县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泰山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泰安市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胶东全真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烟台市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崂山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休宁县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无锡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上海道教音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道教协会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恒山道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阳高县 |
编号 Ⅱ-139 |
项目名称 道教音乐(广宗太平道乐) |
类型 传统音乐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广宗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