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项目序号:1346
项目编号:Ⅷ-232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技艺
所属地区:安徽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寿县
保护单位: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

寿县豆腐制作技艺是经汉淮南王刘安王宫流传到民间后,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经长期摸索、提炼日臻完善的传统饮食技艺。寿县八公山乡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八公山南麓,西汉时为淮南国都,今属淮南市。

寿县豆腐制作技艺以传统水豆腐、豆腐干、千张为主要制成品,主要包括选料、磨浆、挤浆、点膏等工艺流程。具体而言,选取产自八公山乡蜘蛛湖寿西湖的黄大豆和玛瑙泉泉水为原料,将浸泡好的黄大豆,掺兑八公山泉水,人工用石磨研磨成均匀的浆汁,做出的豆腐色泽美观,质地好,对大豆中水溶性蛋白质破坏小,将磨好的浆汁放入“布口袋”中,用力挤压出生豆浆。在热豆浆中兑入严格计量比的石膏,并冲浆两次。制作中,从挤浆到点膏的计量配比,对气候、气温的准确把握,都有十分的讲究。

八公山地区盛产大豆,自古就有黄豆种植和食用的传统。山下泉水流光溢彩,清冽甘甜,山民就用山中泉水磨豆、喝豆浆。淮南王刘安入乡随俗,并在长期的修道炼丹中,发明了豆腐。豆腐制作技艺传入民间以后,八公山乡的山民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此为生,世代相传,不断将其继承和完善。到了宋代,豆腐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陆游诗云“拭盘推连展,洗釜煮黎祁”,描述了当时做豆腐的技艺流程。明清时期,八公山乡有陆家豆腐班、来家班、黄家班等多个豆腐生产世家。近年来,寿县豆腐制作技艺不断传承发展,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寿县豆腐制作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文化风情。当地民间流传的丰富多彩的豆腐故事、歌谣、谚语、歇后语,与豆腐制作技艺一起,形成了特有的豆腐文化,从饮食渗透到人类精神领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Ⅷ-232
项目名称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
编号
Ⅷ-232
项目名称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类型
传统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