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安徽省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绿茶制作技艺培训班组织绿茶考察交流活动
创建时间:2018-10-22 23:09:00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安徽省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绿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学员分别于9月6日和9月18日来到谢裕大生态茶园、茶文化博物馆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传承示范基地进行考察交流活动。

谢裕大生态茶园和茶文化博物馆

9月6日上午,黄山职业技术学院李敏主任带领学员们来到谢裕大茶叶公司,以座谈会的形式和学员们共同交流研讨。座谈会上李敏主任首先向学员们介绍谢裕大掌门人、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一平老师。谢一平老师介绍了黄山毛峰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分享了个人在绿茶制作技艺方面的经验和多年来的创业经历,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学员们就个人关心的问题踊跃发言,讨论会气氛热烈。婺源的胡凤仁学员关注的是茶叶文化方面的知识,向谢一平先生请教黄山毛峰在茶艺比赛和茶艺表演上的计划和打算,六安的陆本坤学员谈及了六安瓜片与黄山毛峰及其他绿茶制作技艺的不同之处。

研讨交流中学员们一致认为,作为茶人应该用好宝贵的茶区资源,利用好一方水土种出货真价实的茶叶,为老百姓提供良心茶,认认真真做好茶,还茶叶作为国饮的本来面目。下午在茶文化博物馆徐纪苗馆长的带领下,老师和学员们参观了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徽州茶商与徽州文化的深厚渊源。徽州茶商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改进制作方法,创造出许多新的茶品,从而给徽州的茶叶生产和贸易带来了新的生机,也直接促成了徽商鼎盛时期留给世人无徽不成镇的美誉。

黄山毛峰传承示范基地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

9月18日上午学员们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传承示范基地。一同参观了老谢家徽茶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展厅面积约700平方米,馆里基本陈列为《家有仙茗在高山》,分为:“千载话茶香”“尘寰有神品”“行止寄胸怀”“茗器盛薪海”“追忆似水流年”五个部分进行展示。展厅里陈列约有3000件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充分体现了黄山徽茶及老谢家茶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姿多彩。仔细观察着馆里每一件物品,都与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慢慢走过,百年传承文化仿佛印入眼帘,它们在这里静静诉说着一片树叶的故事。

下午邀请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传承人谢四十老师为学员们授课,开篇谢老师先介绍了1955年评选的十大名茶,而黄山毛峰茶就列入其中。随后介绍了一杯好茶的形成是在小产区、小气候和优越的生态环境、特殊茶树品种的鲜叶原料,再加上独特不断创新的制作工艺......而这一系列也正是形成黄山毛峰品质的关键。课间,学员们也非常积极向谢老师请教制茶遇到的一些疑惑,老师耐心解答,也鼓励学员们在坚守传统制茶的基础上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立足于市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简德之人”。在谢老师身上,学员们感受到了茶德,这样德高望重的茶人,是习茶路上最好的榜样。学员们在永不停歇的脚步中寻找着传统、寻找着创新、寻找着希望,愿茶路芬芳,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