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比美食节好玩!比音乐节好看!这个节就是......
提要:克罗地亚蕾丝制作技艺,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个世代传承这项手工技艺的小镇,如何以此形成一个具有很高国际知名度的节日,并且一办就是22届?
克罗地亚国际蕾丝节
这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克罗地亚国际蕾丝节举办地点通常选在其北部城镇勒波格拉瓦(Lepoglava)以及亚得里亚海的帕格镇(Pag),迄今已经举办了22届。随着蕾丝节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如今已不是克罗地亚一家举办,联合举办的国家还有意大利、德国等,另外也有许多参与国家,包括波兰、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匈牙利等。近期,蕾丝节还获得了由欧洲节日协会(EFA)颁发的“2017/2018年度卓越节”的荣誉称号。
每届国际蕾丝节都有不同的主题,如“蕾丝与设计”“蕾丝与首饰”等。届时蕾丝节会举办一系列文娱活动,比如研讨会议、展览展示、娱乐节目等,多个国家同台展示蕾丝制作技艺,包括荷兰、捷克共和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当然也包括克罗地亚,参观者们可在此亲眼看到传统的蕾丝制作过程。主展览、蕾丝制作体验坊、当地美食展、服饰秀、音乐演出等形式动静结合、互为补充,丰富了参观者的节日体验。
以第6届帕格国际蕾丝节为例。蕾丝节举办时长共两天,白天有主展览和“我的第一针”(My First Stitch)蕾丝制作体验坊,傍晚有“帕格佳肴”美食展(“Pag's Cuisine”),晚上则有帕格婚纱秀和音乐演出。第二天晚上还会举行颁奖礼、闭幕式和晚宴。
主展览内容十分丰富,包括 “家中蕾丝:帕格嫁妆”展(“Lace in the Home, Pag Dowry”) ,由弗兰· 布达克帕格蕾丝协会(Fran Budak Pag Lace Society)和帕格蕾丝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帕格蕾丝展,由圣玛格丽特本笃会修道院(The Benedictine Monastery of St. Margaret)举办的帕格蕾丝展,圣母玛利亚升天教堂(Church of the Assum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注】Assumption:the taking up of the Virgin Mary into heaven when her earthly life was ended 圣母升天)举办的教会法衣展,以及圣三一教堂(Holy Trinity Church)(【注】Trinity:In the Christian religion, the Trinity or the Holy Trinity is the union of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in one God. 基督教里圣父、圣子及圣灵的三位一体)的“中世纪帕格镇”展。
这个节日的主题是蕾丝制作技艺
多年来,克罗地亚的蕾丝制品以其独特的图案和设计而享誉世界。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克罗地亚蕾丝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克罗地亚,蕾丝制作技艺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蕾丝制作技艺开始在地中海沿岸及整个欧洲大陆遍布开来。
现今,克罗地亚仍存三个保有蕾丝制作传统的地区,分别以亚得里亚海的帕格镇、克罗地亚北部的勒波格拉瓦镇和达尔马提亚岛上的赫瓦尔镇为中心。
帕格针尖蕾丝制作技艺(Pag needle-point lace)始于15世纪晚期,起源于迈锡尼城(the city of Mycenae),由本笃会修道院(the Benedictine convent)的培训学校担任教授任务。帕格蕾丝通常在主体的蜘蛛网状图案周围,还会编织一些几何图案加以装饰,最初用于制作教会法衣。在过去,帕格的妇女曾入宫,专门为玛丽亚·特蕾莎女王(Maria Theresa)制作蕾丝。如今,一些年长的妇女往往会开设为期一年的蕾丝制作课程,这项技艺因此得以传承和传播。
勒波格拉瓦梭织蕾丝(Lepoglava bobbin lace)是由缠绕在主轴或线轴上的编织线制成的,用于制作民间服饰的蕾丝缎带,常常在乡村集市上出售。
芦荟蕾丝(Aloe lace)则由赫瓦尔镇的本笃会修女(Benedictine nuns)亲手制作。修女们从新鲜芦荟叶的果心中提取白色细线,先把纸板作为背景,然后将这些细线编织成网状或其他图案,由此产生的蕾丝制品往往被视为赫瓦尔的象征。
长期以来,克罗地亚的农村妇女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蕾丝,并以此获得了额外收入,同时也在该地区的文化中留存了永久的印记。这种工艺既是克罗地亚传统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当地文化和传统习俗的生动见证。
地方传统手工艺如何形成自己的节日?
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来浸润人心的节日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珍贵而独特的文化资源,经历了时间的淘沥与沉淀,凝结了当地人民经由实践而创造出的智慧结晶。从克罗地亚传统蕾丝制作技艺的当代保护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尊重传统与促进交流的姿态,对这类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利用。
一旦节日形成,就会成为当地甚至更大范围人民普遍认同的文化事项,全民关心、主动传承的社会氛围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如今,蕾丝节已成为当地当代民俗文化的重要因子,具有了天然的稳定性、传承性和仪式感,通过节日氛围营造手工艺与人们情感的联系,手工艺就不再停留于欣赏层面,成为了文化认同生成与放大的要素。
蕾丝节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契合了当代人对节日文化的心理需求。现代语境下的节日已然不同于过往,人们关注的重心从秩序和礼仪转为了交际和互动。因而,传统手工艺的展示与体验、售卖与消费、社区参与与国际交流,参与感、互动性和趣味性兼备,恰好契合了当代人对节日内容与形式的需求。
在传承与发展克罗地亚传统蕾丝制作技艺之路上,当地人很早就选择了节日传播这一路径,让古老的手工艺巧妙融入现代节日,让蕾丝的节日变成民众共享、举国同乐的盛会。
以活动为中心的事件型旅游吸引物
克罗地亚国际蕾丝节不仅是当地人的文化盛会,也是外来者热衷的旅游吸引物。有学者将旅游吸引物分为两类,一是以客体为中心的观光型旅游吸引物,二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事件型旅游吸引物。旅游者为获得非日常的旅游体验,会选择前往周期性的节庆活动、体育赛事等,就是以活动为中心的事件型旅游。
当代,节庆旅游已然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类型,以地区文化的良好传承为前提,以符合当代文化的创意衍生为特色,在特定的文化空间放大了文化多样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文化的碰撞与互动。节庆旅游也更加强调旅游者的参与感,不再是单向度的观光行为,而是通过参与节日的整个过程,获得深刻而独特的文化体验。而蕾丝节又可大量激发参与者的审美情趣,传递与强化了人类所共通的情感。
蕾丝节在传播蕾丝文化之外,还将各类民间工艺、地方特色饮食、当地表演艺术等文化资源提供给参与者。可以说,“帕格佳肴”美食展与蕾丝制作技艺的巧妙邂逅,产生了十分奇妙的化学反应。参与者不仅能获得视觉享受,还能动手体验,甚至可以用嘴品尝,获得了更加多样和立体的节日感受。
此外,蕾丝节也十分重视相邻文化的一脉相通,通过多地联动的方式,打破人为划分的地域界限,促进国家间文化传统的包容、交流与共享。文艺复兴时期,蕾丝制作技艺开始在地中海沿岸及整个欧洲大陆遍布开来。由于这个历史渊源,克罗地亚在举办蕾丝节的过程中,就会邀请许多相关国家前来展示传统蕾丝制作技艺,包括荷兰、捷克共和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也会以开放的姿态吸纳联合举办的国家等。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网站https://ich.unesco.org/en/RL/lacemaking-in-croatia-00245 ;克罗地亚周报网国际蕾丝节网页https://www.croatiaweek.com/?s=International+Lace+Festival
图片来源:克罗地亚周报网国际蕾丝节网页 https://www.croatiaweek.com/?s=International+Lace+Fest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