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31期:2019年3月18日—3月31日
本期信息一览:
▲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通知 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重点举措
▲ 亚太中心管委会第八次会议在京召开
▲ 新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发布上线
▲ 湖南、甘肃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
▲ 云南非遗保护网联络员培训班在昆明举办
▲ 2019年度浙江非遗重点工作会商活动在杭州举行
▲“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举办
▲ 上海举办《海派百工》纪录片成果发布仪式
▲“海南非遗风物展”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举办
▲“额吉牧歌”非遗研培成果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
一、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通知 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重点举措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是10多年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的深入总结和提炼,是文化生态区域性整体保护实践的一项重要制度化成果,是今后一段时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的基本遵循。《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夯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的重点举措。(来源: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
相关链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管重点举措
二、 亚太中心管委会第八次会议在京召开
3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在北京召开管理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亚太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与国际信息和网络中心等机构的代表共60余人列席会议。会议审议并批准了亚太中心2018年度工作报告和2019年度工作计划,以及2019年至2021年三年期发展规划等事项。2018年,亚太中心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瓦努阿图、泰国、哈萨克斯坦、韩国、中国、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举办了8期非遗能力建设培训班,2019年,将进一步开拓培训覆盖区域,增加培训班数量。
会后,部分参会嘉宾赴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开展非遗交流考察活动,实地了解了当地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情况,以及传承基地建设、非遗进校园、非遗助力扶贫等多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来源:中国文化网、“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管理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在京召开
三、新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发布上线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国家级公益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网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www.ihchina.cn,以下简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于3月21日全新改版上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集政策宣传、资讯传播、成果展示、知识普及于一体,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发布的重要窗口。此次改版从网站栏目架构、页面视觉设计、多媒体资源展示和后台操作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调整,旨在通过网站全面反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者提供更加专业的信息和服务,也为广大公众更好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优质平台。(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相关链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全新改版上线
四、湖南、甘肃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
为激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更好开展传承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工作部署,近期,湖南省、甘肃省启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该项工作将对省内健在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评估,包括自查评估、督查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评估内容为授徒情况、传艺情况、参与宣传和交流情况、项目实践情况以及项目资料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情况等,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种,要求于6月30日前完成组织实施。(来源: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文旅湖南”微信公众号)
五、云南非遗保护网联络员培训班在昆明举办
3月19日至21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联络员培训班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来自云南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非遗保护单位的17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培训。此次培训旨在提升基层非遗保护单位人员的网络媒介素养和能力。培训期间,学员们学习了非遗采访宣传技巧、非遗传播创新方法、短视频拍摄方法等内容,还学习了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投稿系统操作方法,以及报送非遗项目的网络新路径等。(来源:中国文化报)
相关链接:云南培养非遗保护网络人才
六、2019年度浙江非遗重点工作会商活动在杭州举行
3月19日,2019年度浙江省非遗重点工作会商活动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省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各设区市非遗处长和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等30余人参加会商活动。会议通报了2019年度浙江省非遗工作计划,并进行了工作部署,各设区市非遗处长就2019年度各地非遗工作进行了交流讨论。(来源:“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
七、“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举办
3月21日至25日,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周口市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活动在河南省鹿邑县举行。此次展演活动依托河南省非遗项目“老子生日拜典”举办,其间,部分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了集中展演。河南省豫剧院一团、河南省豫剧院二团、河南省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河南省濮阳市罗卷戏剧团受邀参演。该展演活动自2016年举办以来,共展示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项目36个、省级非遗项目10个,参演6000余人次,惠及30余万人次。(来源:中国文化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
相关链接:中国鹿邑·河南省非遗传统戏剧展演5天演绎12场大戏
八、上海举办《海派百工》纪录片成果发布仪式
3月23日下午,璀璨非遗《海派百工》前传60部8K微电影纪录片发布仪式在上海缤谷文化广场举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及16个区非遗保护中心、相关市属单位的负责人和参加过纪录片拍摄的相关传承人等160余人出席了发布仪式。《海派百工》8K微电影纪录片以独特的影像艺术语言、全新的影像技术标准记录了传统工艺美术匠人们“一生择一事”的专注,体现了他们作品、技艺背后,作为传承者的“人”的志趣和呼吸,同时更契合了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讲好非遗故事,弘扬传统文化,该系列纪录片于2018年6月19日正式开机。(“上海非遗”微信公众号)
九、“海南非遗风物展”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举办
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主办、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海南非遗风物展”于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在博鳌国宾馆举办。3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的外方领导人观看了展览。本次非遗展共展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海南椰雕、琼剧、临高人偶戏等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及近200件相关实物精品,采用了“桌剧场”和“微舞台”形式布展。精心布置的14个“桌剧场”分主题展陈海南非遗项目相关作品,5方精致草席营造的“微舞台”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展示场景,参观嘉宾可进行近距离欣赏和互动。(来源:”海南省群众艺术馆“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服务亚洲论坛 讲好海南故事—“海南非遗风物展”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期间举办
十、“额吉牧歌”非遗研培成果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
3月2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北京服装学院共同主办的“额吉牧歌”——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传承人群扶贫研培成果展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首次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本次活动以“额吉牧歌”为主题,意为草原美好生活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重点展示以兴安盟阿尔山市树皮画和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非遗传承人通过研培实现脱贫的成果。45套传统民族服装,30套包含民族元素的设计创新服装,35位模特,22位演员,通过生产、生活、盛典和感恩4个篇章,展现蒙古族独特的文化风情。(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十一、《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
3月29日,《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北京举办。此次出版的《格萨尔文库》,含多民族、多语种的三卷30册约2500万字,由国家民委所属西北民族大学的几代学人历经20余载完成,在科学梳理和划分的基础上,对多民族《格萨尔》史诗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整理与研究。《格萨尔文库》是《格萨尔》研究标志性成果和集大成之作,其编纂过程对于传承经典、培养人才、联合攻关、积累经验等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会上,西北民族大学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民族文化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等单位赠书。(来源:中国文化报、海峡之声网)
相关链接:《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