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25 01:12:00

2006年,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申遗10年来,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南京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做好项目的保护与传播工作,不断加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的传承发展,恢复了写样环节,完善了套印技艺,弘扬优秀文化。

一、遗产项目10年来保护传承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果

(一)培养结构合理的传承人队伍,坚持有序传承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项目已有20多名传承人队伍,其中代表性的传承人有6人,包括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马萌青、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邓清之和4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这6名代表性传承人中,60后两名,70后两名,90后两名,合理的传承人年龄结构分配能够促进传承队伍内部能力互补,为传统技艺有序传承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恢复发展核心技艺,坚持原生态保护

为保证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手工特色的完整性,在保持手工刻版、印刷、装订工序的有效传承的基础上,金陵刻经处着力于恢复濒临失传的核心技艺环节——“写样”。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写样”技艺的恢复取得显著成效,传承人沈健强已熟练掌握“写样”的技艺要领,“写样”的作品达到“上样”要求;传承人邓清之也基本掌握“写样”技艺要领。“写样”技艺的成功恢复有效保证了技艺的完整性。

在黑白单色刷印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三色套印技艺,使刻经印刷技艺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雕版印刷作品表现形式更加丰满。2018年完成了传统文化经典《道德经》的三色雕版、套印,该项目获得了南京市第三批文化人才培养对象项目资助,不断激发项目传承活力。

(三)构建多方平台,坚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

1.积极参与多层次的展示平台。10年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积极推荐组织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项目参加各级举办的文化交流、宣传推广及会展活动。2016年6月,参加“2016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展”;2017年4月,传承人邓清之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授雕版印刷的相关知识;2017年9月,参加江苏(南京)版权贸易博览会;2018年5月,金陵刻经处传习所应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的邀请,以“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为主题,在沪江美术馆开展了“一本线装书的诞生”专题讲座。2018年6月,参加南京艺术学院主办、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承办的“活字——文字的世界主题论坛”,传承人邓清之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金陵刻经—从杨仁山说起》为题,从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角度向与会专家讲解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金陵刻经的相关课题。2018年9月,参加在香港举行的“风华金陵·传承智造─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2019年5月,参加“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技艺展演活动;2019年6月,参加了文旅部在广州举办的“文化和遗产日活动”技艺展演;2019年8月,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专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吴韵汉风、匠心筑梦”部分展示进行传习展示,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积极搭建传播平台。2016年,与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共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保护中心金陵刻经处传习所”。2017年7月,与南京艺术学院合作,成立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工作坊。2017年11月,与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传播刻经技艺和刻经文化。

3.积极营造文化共生平台。2019年5月,金陵刻经处参加了江苏省文旅厅举办的“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充分展示了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的深厚文化内涵和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的传承保护成果,更将刻经文化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践文化共生理念,提升刻经技艺、文化的发展空间,促进了文化的共生发展。

(四)加强资料整理,坚持不懈提升研究水平

注重加强对非遗项目的档案收集和记录,组织传承人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基础资料的整理、学术探讨和影像录制等。

1.加强技艺成果保存。现精心保存有自金陵刻经处创建以来所刻经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全国各地其他刻经处汇集而来的经版文物,共约12万多块,大型佛像雕版文物18套。

2.加强技艺规范化与基础资料整理。先后梳理、整理技艺规范《金陵刻经处技艺操作标准》、《金陵刻经处技艺成品质量检测标准》,让技艺传承技术要求有据可依。

3.加强刻经技艺、刻经文化的研究。组织编写《伏流天际·天工开物》、《金陵刻经处历史资料点滴(全五册)》等刻经技艺、刻经文化研究书籍。组织撰写《金陵刻经处与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保护》、《金陵刻经处雕版佛像寓意及艺术风格研究》等刻经技艺保护和研究专业的文章。

(五)积极与高校互动,坚持开展传统文化进高校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年轻一代全面准确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积淀和传统技艺,对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积极鼓励代表性传承人进高校,传授金陵刻经印刷技艺。2017年3月,传承人邓清之在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做《金陵刻经处与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讲座;2018年5月,在南艺人文学院举办《中华古籍保护名师课堂——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讲座;2018年5月,在金陵科技学院数媒系举办《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与金陵刻经处》讲座。传承人沈健强在上海理工大学举办“非遗进校园”系列讲座,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熟知了这一优秀传统技艺,热爱和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

二、未来计划与工作展望

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与传承情况,在已建立起的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保护和传承体系的基础上,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项目保存、传承、传播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的内涵和品位。

在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计划从文化和技艺两个方面加强传承发展。首先,对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传承的中国雕版印刷术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挖掘这一雕版印刷技艺中形成的老宋体字所体现的汉字文化乃至书法艺术精神,揭示这种精神义蕴所透显的中华文化基因和书法艺术藉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贡献;其次,以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的技法为内容,从师徒传授礼仪、传承人文化素质,到技艺流程原生态规范、由熟返生基本功补强,到写样套印等技艺难点的恢复加强,到新品的研制,进行系统提升,进一步提升技艺的含金量,并且继续创造条件,让具有相应综合素质的技艺传承人,走出去进行非遗技艺演示和讲座,广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规范刻经印刷技艺创意工作室管理,充分发挥技艺创意工作室对雕版印刷技艺研究、拓展应用研究和传承人培养的指导、服务、引领功能。

(二)实施传承人技艺拓展培训,组织年轻的技艺传承人在掌握雕版核心技艺的基础上,选择写样、佛像雕刻和大幅佛像刷印技艺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艺环节,提升传承人队伍综合素质。

(三)组织开展雕版行业交流学习,组织传承人到苏州桃花坞等地学习参观,交流互鉴,学用相长。

(四)开展技艺拓展应用,巩固发展雕版印刷技艺拓展成果,特别是多色套印成果,围绕佛教文化题材策划制作雕版印刷产品,满足相应需求。

三、10周年宣传活动情况

2019年9月27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金陵刻经处组织开展了话剧《杨仁山》实景演出、与大师面对面、文化座谈等系列活动。活动期间,会嘉宾与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马萌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清之面对面交流,展示刻经印刷技艺。组织召开座谈会,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研究学者武延康、肖永明,金陵刻经印刷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马萌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清之与与会嘉宾围绕技艺传承、原生态保护,特别是近年来以技艺为载体进行的文创开发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索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的文化价值彰显点。(供稿: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