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保护实践总结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19-12-28 10:10:00

2008年,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庆元县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作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庆元县政府和当地社区民众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在庆元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庆元县现有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掌握该技艺核心技术的主墨木匠有11人,到目前对廊桥工匠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总共有34人,其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6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8人,经常性参与该项技艺实践活动的廊桥工匠50多人,有3支以上民间木拱桥施工队,其中庆元县虹景廊桥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被列入浙江省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丽水市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庆元县江滨小学开展廊桥文化教育,被列为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庆元县廊桥博物馆被列为浙江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

一、项目保护计划制定和保护工作机制

10年来,庆元县努力做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保护与物质文化保护相结合;传统技艺抢救性保护、传承与技艺展示、传播、普及相结合;学术研究与社会宣传教育相结合的保护体系。

1. 项目保护责任机制。庆元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原文广新局)、文化馆分别作为项目主管机构和保护单位,负责保护措施的具体落实,组织技艺传习单位与传承人开展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保存相关资料,开展技艺展示。传承人是保护主体之一,参与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活动,开展生产性保护工作。

2. 传承人认定和职称评审制度。开展木拱桥营造技艺传承人的认定,建立县、市、省、国家四级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建立健全了保护、传承队伍,明确了传承人和廊桥工程师的义务和职责,对庆元县的廊桥工匠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通过精神和物质奖励提升他们传承传统营造技艺的积极性,努力为他们传承技艺创造条件,有力推动了保护传承活动的开展。

3. 传承基地保护机制。扶持建立木拱桥营造技艺传承基地、传习所,全面开展保护与传承技艺活动。以这些传习所为中心,广泛开展传承传习、资料收集整理和各种社会宣传教育活动。

4. 联合保护机制。2009年基本完成闽浙两省木拱桥及其相关文化资源的普查,2010年后逐步开展木拱桥及其相关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基本完成现存木拱桥的测绘,完成古代木拱桥的文物等级申报与认定。2012年,闽浙两省屏南、寿宁、周宁、政和、泰顺、庆元、景宁七县的22座木拱廊桥捆绑申报的“闽浙木拱廊桥”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二、10年来保护计划实施成果

项目入选后的10年来,庆元县地方政府及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制定及实施保护计划的情况:

(一)评审认定代表性传承人有突破,木拱桥造桥队伍逐年壮大。庆元县现有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掌握该技艺核心技术的主墨木匠有11人,到目前对廊桥工匠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总共有34人,其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26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8人,经常性参与该项技艺实践活动的廊桥工匠50多人,有3支以上民间木拱桥施工队。10年来,庆元县举办各类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教学培训班7次,参加培训200多人次。

(二)健全传承人保护机制,传承基地建设有成效。由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淼组建成立的庆元县虹景廊桥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被确认为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庆元县江滨小学,每年拿出学校8%的教学经费用于开展廊桥文化教育,学校每年举办一届廊桥文化节。浙江省非遗宣传展示基地——庆元县廊桥博物馆开展多种形式的廊桥文化展示活动,自2011年建馆以来共接待观众100多万人次,该馆为国内第一个廊桥专题非遗馆。

(三)项目传承工作更加科学化理论化系统化。庆元县非遗保护中心组织人员进行浙南闽北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考察,在浙江省的庆元、景宁、泰顺等县和福建省的寿宁、周宁、屏南等县现场勘查了30余座木拱古廊桥,对古人建造木拱桥的营造技艺进行了分析比对,初步掌握了传统木拱桥建造技艺中最优秀的技术数据;出版了《庆元廊桥》非遗专著,摄制了介绍庆元木拱桥的历史和保护的电视专题片《风雨记忆》和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3D动画片,举办了浙闽木拱桥摄影展览;举办了第四届和第七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庆元)研讨会。

(四)庆元木拱桥工匠承接工程的地域逐渐扩大。10年来,由庆元县木拱桥工匠建造的木拱桥有庆元濛淤桥、阜梁桥、魏隆桥、福金桥、景宁东坑桥、泰顺北峰廊桥、慈源桥等40多座。建造的木拱桥遍布浙江省的庆元、景宁、泰顺和福建、湖南等地,建造这些廊桥均为民间集资。  

(五)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展示、传播活动丰富,民众对木拱桥保护的热情日渐提高。组织开展木拱桥及其营造技艺进社区、进校园、进乡土教材、进实践活动场所,建立廊桥传承教学基地,传授木拱桥文化知识。组织传承人和非遗保护工作人员参加各类非遗展会、博览会宣传,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中的《中国政府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回顾展》、第九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主会场非遗展示体验活动、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的摄制、参加丽水市美丽非遗文化礼堂四季行展示活动,以视频、模型、传承人现场演示和观众互动的形式进行宣传,深受观众的欢迎。

三、未来计划

一是继续深化项目的抢救性记录与数字化保护全面开展。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传承人队伍的扶持培养。

三是加强科研活动,保护科学有序。引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保护,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论证机制。

四是要加大木拱廊桥的保护宣传力度。为代表性传承人的提供更多平台,他们通过现场“带徒授艺”,使建桥习俗等传统文化得到挖掘和展示。同时,社区、以及广大民众也能积极、更好地参与整个过程中来。(供稿:庆元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编辑:杜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