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秧歌(乌拉满族秧歌)
项目序号:105
项目编号:Ⅲ-2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吉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吉林市
保护单位:吉林市艺术研究所(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乌拉满族秧歌是流传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的满族传统舞蹈。乌拉街满族镇是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乌拉部都城和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是满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区域之一,满族风情浓郁。

乌拉满族秧歌是满族传统歌舞与萨满祭礼歌舞的结合与延续,主要包括两种秧歌形式:一是蕴含东北民族踏锤舞基因,具有乌拉本土特色和民俗符号的民俗秧歌;二是具有乌拉萨满文化典型元素的萨满秧歌。表演时,队伍前设领队1人,手持马叉上下舞动,指挥秧歌队表演,这是典型的渤海国踏槌歌舞形态。它的形体表演及其肢体语言,部分来源于明末清初满族传统莽式舞九折十八式舞蹈的典型动作。《朝天子》是乌拉满族秧歌的主要伴奏曲牌,也是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向清廷朝贡的仪式音乐。较多的变奏,体现着中国传统鼓吹乐表演的即兴性特征。乌拉满族秧歌表演的所有章节,都具有明显的打牲乌拉生产生活习俗特征。女子穿戴的旗服、旗头、旗鞋和男子穿戴的袍衣、靴鞋、官帽等,都是打牲乌拉流传久远的标志性服饰。

乌拉满族秧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满族普遍供奉的玛克钦瞒尼(满语,意为“舞蹈之神”,其舞蹈也称“莽式舞”,清代改称“庆隆舞”“扬烈舞”“喜起舞”),具有满族萨满母源文化艺术的典型特征。近代以来,受闯关东浪潮的冲击,相对封闭的乌拉满族秧歌,开始与内地秧歌的美学观念及音乐、舞蹈形式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传统满族风情亦受现代文化影响的秧歌形态。目前,当地已形成两支共拥有100余名队员的表演队伍,通过日常表演实践和参与中国·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吉林满族祭江、吉林市开江鱼美食节等重大文体活动和相关展示展演,推进项目的传承和传播。

乌拉满族秧歌是吉林松花江流域历史文化的活态存在,承载着乌拉满族民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和社会风俗,充分体现了满族人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姓名
赵成海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满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乌拉满族秧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滦州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西码头百忍京秧歌高跷)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红桥区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延庆旱船)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延庆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阳信鼓子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阳信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乐亭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乐亭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小红门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朝阳区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济阳鼓子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济阳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汾阳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汾阳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临县伞头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临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原平凤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原平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陕北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绥德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海阳大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胶州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鼓子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商河县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抚顺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
编号
Ⅲ-2
项目名称
秧歌(昌黎地秧歌)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