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42 |
项目编号:Ⅲ-39 |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
类别:传统舞蹈 |
所属地区:西藏自治区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保护单位:林周县文化和旅游局(林周县文物局) |
热振曲卓是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江多村周围、热振寺附近的传统卓舞。林周县位于拉萨市东北面,拉萨河上游及澎波河流域,山水毓秀,人杰地灵。热振寺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祖寺,被人们誉为“歌舞的海洋”的雪域高原与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为热振曲卓的传承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热振曲卓的内容与形式较为独特,其艺术风格和韵致、音乐声腔、表演形式,都保留了说、唱、跳的原始形态。清脆的音律、宽宏嘹亮的唱词与气势恢宏的伴唱相得益彰,舞姿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技巧。热振曲卓分为曲卓和岭卓两种。曲卓的表演程序为卓曲巴、卓莫曲巴、夏多吉典、乃却热振、映曲卓、嘎达追白、稳赶觉、拔根曲罗布占堆、扬吉卓松9段。除第一二段的音乐、舞蹈、歌词相同之外,其他7段多不同。岭卓包括枚部色钦、东尼拉姆、顾吉松杰、拉亦塘庆、暖次杂姆林、扎西6段,每段的词曲和舞蹈都不同。基本步法有起伐步、平步走、点尖转、双摆手、胸前交叉手等。
热振曲卓与其他曲卓不同,在横笛吹奏中整个热振曲卓显得喜气洋洋。它比较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抑扬顿挫和咬字吐音等,并有柔细、高亢、沉雄、粗犷不同性格的唱法。表演时有男女各30人参与,男子舞蹈动作优美潇洒,手臂旋转自如,腿部的动作幅度也较大,整个舞蹈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将男性阳刚帅气之美充分展现出来。女子的舞蹈动作较为柔美流畅,展现了女性温柔端庄的特点。
热振曲卓源于格萨尔故事中的林卓,经当地民众群体传承,不断发展,形成了现在的面貌。目前,有确切记载的传承谱系已至第6代。在代表性传承人的带领下,由40余名村民组成的热振曲卓传习队,通过日常传习和在藏历新年、热振帕蚌卡等节庆期间参加演出展示活动,培养后继人才,积极推进该项目的传承与传播。
热振曲卓舞在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上糅合了藏族文化的美学特点,把原始、粗犷、雄劲、刚健、豪放的艺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西藏宗教文化、社会发展历史及民俗风情的载体,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作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
姓名 阿旺顿珠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藏族 |
类别 传统舞蹈 |
项目编号 Ⅲ-39 |
项目名称 卓舞(热振曲卓)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Ⅲ-39 |
项目名称 卓舞(斯马卓)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 |
编号 Ⅲ-39 |
项目名称 卓舞(琼结久河卓舞)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琼结县 |
编号 Ⅲ-39 |
项目名称 山南昌果卓舞 |
类型 传统舞蹈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西藏自治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