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黄骅面花制作技艺,设立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通过传统技艺研究、黄骅面花制作技能培训、产品设计提升、展示展销能力培训等形式开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工坊依托帝鉴食品公司生产车间、管理团队及设计、销售平台和帝鉴食品制作培训场地、师资及培训设施,通过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吸纳本地及周边脱贫县的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带动100余名脱贫人员就业,年收入达3万至6万元。截至2021年底,工坊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10期,培训人数300余人,其中 175人取得合格证书,他们有的在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工作,有的回乡自主创业,创立了自己的面花品牌,为面花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黄骅面花制作技艺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面花的制作由发肥、兑碱、兑水、和面、揉面、制作、晾印、醒发、蒸制、点头彩、回凉等18道工序完成。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不断创新产品花样,现有沧州铁狮子、大鱼、大鸡、葫芦、元宝、寿桃、十二生肖、海鲜等多个系列,以及根据时事热点研发的创新系列。近年来,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通过将传统面花制作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方式,使黄骅面花融入当代生活,展现了这项技艺的当代价值。
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产品展示
一、开展技能培训,提升传承水平
工坊通过开展公益性面花制作技能培训,将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吸纳进来。两年来,工坊共开展公益性技能培训10期,培训人数300余人,其中175 人取得合格证书。面花制作技术人员通过讲述面花的历史渊源让人们爱上面花,再手把手传授面花制作技巧使他们掌握这门谋生手艺,既让这项传统技艺得到了传承,又帮助困难家庭找到了生活的出路。学员学成之后,有一部分人留在了工坊工作,也有的在市区或乡间开起了面花小作坊,服务乡邻,为面花行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生产场景
二、加大研发力度,创新产品设计
目前工坊年营业额约 200 万元,年产品订单 300 余笔。工坊采取“设计+生产+销售”的运行模式,不断拓宽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地区脱贫群众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销售分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线上销售渠道以淘宝店铺为主,同时与有线上平台的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抖音直播带货等各种形式的销售活动,拓宽销售渠道,线上业务和相关人员正在逐年积累。线下以大型商场和超市为主体,包装、运输、售卖等环节为脱贫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自有实体店及连锁店100余平米,吸引民众了解和关注非遗,从而扩大非遗技艺的影响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开展进校园活动
三、参加展示展销,深化品牌传播
工坊常年开展“传统技艺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和请进来“亲自动手近距离感知非遗魅力”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展览、组织培训、交流体验等活动方式,在宣传推广黄骅面花制作技艺的同时,增进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民间技艺的了解和认可,更为黄骅面花制作技艺的进一步传承奠定了基础。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种展览、展会、比赛共计 100 余场次,并多次获奖。参与配合各大媒体的采访拍摄共计 100 余次,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新媒体等,其中中央七套《农广天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七彩龙娃》栏目的采访录制,为黄骅面花制作技艺在全国的宣传推广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参与展销活动
四、扶持民间作坊,带动合作共赢
工坊时刻谨记非遗传承义务,推出优质地道的非遗美食,多年来坚持诚信经营让工坊名气大增,接待前来观摩、学习的人员数百人。工坊主动把最核心的经验、最实惠的技艺无偿共享给来访者,以诚相待,亲如一家。工坊通过交流技艺,带领当地民间作坊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小康道路。
工坊在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军的带领下心系乡村,扶贫脱贫,前行不辍,洁白的面花饱含着愈来愈浓的幸福脱贫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