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24   星期三   农历八月初三   秋分 秋分
2025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业务培训班在安吉举办
来源:“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5-09-15 09:31:00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浙江省非遗系统性保护、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非遗保护骨干的业务能力,推动新时代非遗保护事业取得更大进步,9月11日至13日,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安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安吉县民间艺术家协会执行承办的“2025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业务培训班”在安吉举办。全省各市、县(市、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一线业务骨干110余人参加培训。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任(馆长)郭艺作开班动员;安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沈斌在开班仪式上致欢迎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书记、副主任(副馆长)吴延飞作培训班结业总结;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主任(副馆长)祝汉明主持开班仪式和结业仪式。

郭艺在开班动员时强调,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同年,国家层面针对非遗保护工作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两个纲领性文件。20年来,非遗保护事业速迅推进,社会整体认知和保护能力发生了明显变化。新时期浙江非遗保护专业队伍建设,更需要沉下心来,好好淬炼业务能力。因此,这次在安吉举办全省非遗业务培训班有着特殊的意义。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确保培训管用、实用、好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精心组织了本期培训班。培训紧密围绕新时期浙江非遗保护工作的系统性、创新性与实践性要求,聚焦传承人记录、知识产权保护、乡村振兴实践、社会力量参与、曲牌库建设、文创开发及人工智能应用等关键议题,开展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授课与交流。

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记忆资源建设组副组长谢忠军针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进行了专项辅导;浙江省文化艺术作品权益保护协会会长傅林放针对非遗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精准指导;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潘黎明分享了安吉非遗如何做好“非遗+”推动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霏介绍了余杭擦亮“茶道之源”金名片,探索“非遗助力共富”的新路径;浙江泰隆慈善基金会项目经理蔡函孜分享了“泰美好·遗匠同行——泰隆力量赋能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经验做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统戏剧曲牌库建设专班负责人蒋羽乾就浙江传统戏剧曲牌整理活化行动开展专题授课;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保护研究部主任薛益泉结合非遗文创开发进行专题交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郑为贵作题为“ AI赋能非遗数字化保护的范式变革——从诺奖启示到ICHGC的实践与浙江经验”的分享。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以此次培训班契机,坚持守正创新,勇担时代使命,在激活文化基因中增进文化自信、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