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共建共享精神家园(德清)共识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创建时间: 2017.06.09 11:13:56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它源自心灵,而又直抵心灵。人是生理的、心理的和伦理的存在,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人的“幸福”和“梦想”,都离不开人的精神家园。人的精神家园奠基于人的生活世界,形成于人的生命历程,结晶为以理想、信念为灵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精神家园就是人民大众共有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目标追求、文化创造的凝结,是由文化认同所引发的精神上的归属感、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思维上的一贯性。

    精神家园,是人类古往今来的一种理想,是人们孜孜以求的一个目标。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需要激情澎湃的社会理想和内涵丰厚的精神家园,各自的民族都设计、描述过未来社会的理想画卷。这些社会理想首先都是超越于物质的。正是这样的社会理想,才可能使一个民族具有整体向上的超越性的精神,让我们能够在物质相对贫乏的状态之下,获得生命的核心价值和生存的崇高意义。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记忆。古城古镇古村,展示着完整缕晰的历史文脉;经史子集,承载着深厚丰富的国学符号;民间挖掘不尽的传统工艺、表演艺术、风俗民情,表现出祖先超凡的智慧,寄托着天人感应的意象;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蕴含着太多建设现代文明应该遵循的准则。传统文化,使我们的精神家园具有超凡的气象和魅力。

    我们每个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在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传统文化使我们获得了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构成了我们自己的族群记忆,使我们成为我们而不是别人。传统文化把我们和本民族久远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我们仿佛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上的翠绿的叶子,而不是现代化大潮之上随波逐流的轻轻浮萍。精神家园是我们心底最美的期望,它使人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精神家园是力量,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精神家园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它推动着美梦变成现实。精神家园建设,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幸福和精神福祉。

    2017年6月5日至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非遗保护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志愿者、新闻记者等120多位代表,共聚浙江美丽的莫干山下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德清)论坛,围绕“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主题,就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家园共建共享等论题,进行认真研讨。

    本届学术盛会,经文化部批准,由中国文化报社、浙江省文化厅、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德清县人民政府承办。

    这次学术盛会与会代表达成了五点共识: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是建设精神家园最重要的思想依据和遵循。“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精神家园的基本要素和依托。三个“倡导”24个字,从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三个层面,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让人民的精神有归宿感、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向心力!这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是民族精神传统的时代化,也是精神家园构建的大众化,适应时代要求、引领时代发展。

    三、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培根塑魂的丰美沃土和依托。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传统是巨大的参照,也是巨大的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要用中华民族文化精华武装我们的头脑;用传统文化的形式来活跃我们的精神生活;用流传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来寄托我们的民族情感;用传统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我们的行为;用古人的智慧和现代的文明成果,来构建我们的新生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培根塑魂的伟大工程,我们躬逢其盛,理当不辱使命同心协力。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不是“桃花源”,也不是“香格里拉”,而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和精神家园的重造。

    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其激发活力焕发魅力的必然途径和选择。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活起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作为中华文明重要体现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上就已经为人类确认了坐标,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依托,而且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文明进步提供智慧和丰富滋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让我们共建共享美丽的精神家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共同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发有为向前看!

    2017年6月5日

编辑:飞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