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18   星期五   农历六月廿四   
论坛
2017.08.02
  本讲座以日本冈山市(Okayama)的新池村(Niike)为例,探讨了日本乡村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新池村的个案研究是桑山教授1986年选定的博士论文选题,之后教授于2010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两次追踪调研。此次讲座以新池村2010年相比1986年的变化...
查看更多
2017.07.25
时间:2017年7月22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西藏大学地理系次仁央宗教授  主持点评人:玛吉·霍尔茨伯格(Maggie Holtzberg)教授  记录:刘隽敏  供图:马千里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查看更多
2017.07.25
      时间:2017年7月20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研究员   主持点评人:苏日娜...
查看更多
2017.07.24
   时间:2017年7月20日下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日本神户女子大学川森博司教授  主持点评人:迪姆·罗仪德教授  记录:李广  供图:马千里  快速的现代化给日本的乡村与城市之间造成了很多冲突。日本的民俗研究...
查看更多
2017.07.24
    时间:2017年7月20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  主持点评人:苏日娜教授  记录:李广  供图:马千里  2017年7月20日上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查看更多
2017.07.24
   时间:2017年7月17日下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迪姆·罗仪德(Timothy Lloyd)教授  主持点评人:川森博司教授  记录:马千里  供图:朝戈金,焦学振  本讲座分为四个部分...
查看更多
2017.07.21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期运动,发现一年...
查看更多
2017.07.20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
查看更多
2017.07.13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
查看更多
2017.07.13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从汉代开始,经过精英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双重建构,已发展成为中国特有的时序体系,不但是科学的时间节点,更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