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首页
学术
论坛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一:今昔的美国民俗学研究
2017.07.24
时间:2017年7月17日下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迪姆·罗仪德(Timothy Lloyd)教授 主持点评人:川森博司教授 记录:马千里 供图:朝戈金,焦学振 本讲座分为四个部分...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2017.07.21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期运动,发现一年...
查看更多
专访内蒙古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贾凡
2017.07.20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
查看更多
专访辽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吉祥
2017.07.13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
查看更多
让二十四节气重新唤起对时序的敬仰
2017.07.13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从汉代开始,经过精英阶层和农民阶层的双重建构,已发展成为中国特有的时序体系,不但是科学的时间节点,更是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
查看更多
戏曲艺术进乡村之回望与前瞻
2017.07.13
近年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短语备受关注。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层面下发的以促进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政策文件中,与戏曲艺术直接相关的,莫过于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 &nb...
查看更多
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2017.07.10
2016年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2015年12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明确了国家...
查看更多
专访云南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尹家玉
2017.07.07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
查看更多
从河南坠子谈传统曲艺的城市生存之道
2017.07.07
河南坠子和其他绝大多数的中国曲艺形式一样,都是基于传统的农耕文明或者说主要是乡村文化的产物,自打形成以来,也主要是依托乡村和为农民服务,逐步发展起来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育着一方的艺术。主要基于河南的地域方言衍生并依托河南的地域文化发展...
查看更多
王军:非遗传承既要“过好节日”更要“过好日子”
2017.07.05
2017年6月10日,是中国的第12个文化遗产日,也是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今年起,我国把每年6月份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口号为“保护...
查看更多
1
102
103
104
105
106
19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