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07 星期四 农历闰六月十四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首页
学术
论坛
论坛
朝戈金:重视我们的口头传承
2016.03.29
人类的知识传承主要有口头传承和书面传承两种方式,而口头传承的历史要长得多。对一些民族而言,历史记忆、知识体系、信仰传承、文艺创造等大都保存在口头传承之中。可以说,文化既保存在文字中,也保存在口头上。 相对于语言,文字是“第二性&rdquo...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活起来:点亮老手艺 需越多重关
2016.03.16
从13岁那年到画店当学徒开始,河南开封朱仙镇的郭太运与开封木版年画的缘分,持续了70多年。在他的记忆里,木版年画最鼎盛时,仅开封市就有一二十家卖画的大店铺,更别提年关时扎堆儿的小摊点了。“每年春节都要加班加点,赶制年画。”郭太运说...
查看更多
“老腔”们需要的不仅是“一声喊”
2016.03.16
“华阴老腔要一声喊,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喊得那黄河拐了弯……”央视猴年春晚,华阴老腔艺人与歌手谭维维组合演唱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让人印象深刻。那近乎原始、苍凉悲壮、粗犷豪放的&ldqu...
查看更多
谁的非遗——非遗传承如何创新
2016.03.11
缘 起 自从2004年中国政府签署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启动已十年有余。十年的时间,不论是学术界对非遗概念的阐释和对非遗的调研,还是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推动,我们基本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国际化到...
查看更多
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合理性
2016.03.09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是文明的结晶,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留下了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
查看更多
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就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答记者问
2016.02.26
编者按: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1月13日,文化部、教育部正式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详见本报1月15日9版)。此事受到广泛关注,赞成者、担忧者均有。为此,本报特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就读者关心...
查看更多
传统从指间滑落——论南派掌中木偶戏的发展困局
2016.02.19
●南派掌中木偶戏的传统操控技巧尽在“掌中”,没有太多辅助用的“关节通”,不循规蹈矩追求对人的形象的逼真模仿,而崇尚“偶”自然随性的神韵与趣味,失却“偶”的本真...
查看更多
项兆伦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01.20
同志们: 这两天,我们在总结、交流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实施《文化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作了具体部署,对《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办...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方志机构的作用
2016.01.13
方志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德庆民间舞蹈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方式,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密码,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其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批评之于传承的推动作用
2016.01.13
如今,湘西大山里的老农也开始使用微信了,而且微信成为森林里为数不多的人家一种普遍的沟通交流方式。当经济全球化如洪流扫荡至中国的各个角落的时候,中国的民族民间文艺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价值,而不是像自然物种一样任其被裹挟消失? 12月25日,中国民族民间...
查看更多
1
126
127
128
129
130
19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