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7   星期三   农历四月初十    立夏 立夏
论坛
2020.06.22
摘要:由于大运河沿线遗产数量和类型众多、文化资源庞杂而分散,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具有高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概念界定模糊、保护方式传统、文化内涵阐释不足、开发手段单一...
查看更多
2020.06.17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 “保护保存” “传承传播”一直是核心要点。尤其近几年, “非遗热”已突破单一行业内工作范畴,朝着社会广泛关注和广泛参与的方向发展。我们能惊喜地看到,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多地多机构开展“非遗购物节”之类的活动,将往日人们...
查看更多
2020.06.17
3月1日起,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管理办法》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指导,在原文化部2008年5月发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简...
查看更多
2020.06.16
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相当热烈的节庆活动,影响不断扩大,日益深入人心。 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广泛的和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是时代的赐予,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幸运。近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坚强有力...
查看更多
2020.06.12
摘要:日本是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步较早的国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最初的起草、制定和释义的角度出发,对日本“无形文化财”保护的由来、人间国宝的认定、中日非遗保护的实践与经验,以及非遗保...
查看更多
2020.06.12
我国传统戏曲的被发现与被重视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的。这与观念思想的革新和戏曲文献的不断挖掘是分不开的。王国维凭借以文献为基础,以文本为论据,在戏曲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直接推动了戏曲学学科的设立。戏曲作为民间文化的代表,长期处于边缘化与被忽视地位的。自王氏之...
查看更多
2020.06.03
21世纪以来,虽然中国与一些国际组织陆续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文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但是要切实推进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就必须对其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实证研究。
查看更多
2020.05.29
主讲人: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文化部副部长兼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出版有《艺术当代性论评》《汇真集》等,主编有《昆曲艺术大典》《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曾两次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
查看更多
2020.05.26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中文译名共同使用了“保护”一词,许多学者误以为这两种保护是同一性质,实际上其英语表述及内涵均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基于“人类共同遗产”理念发展出来的保护制度;后者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
查看更多
2020.05.26
在近现代以来的政治和文化话语中,“乡村”常被视为现代性的“他者”,是被动的、有待自上而下的努力去拯救的地方,其自身的主体性以及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一般简称为“非遗”)在内的文化传统往往被无视或低估。上述观念应该予以修正。北京近郊高碑店村的个案展现了一个失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