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论坛
2020.02.21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旅游项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增加,非遗相关实践活动也已生成一定规模的游客需求,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国内大量案例实践的...
查看更多
2020.02.20
在众多非遗项目中,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与生活结合最紧密、最容易与时代接轨。因此这类非遗项目在创新性发展过程中一般采取与市场接轨的方式探寻生存之道。古老技艺可以重焕生机固然是好事,但对其过度消费,却是得不偿失的。
查看更多
2020.02.07
张贴年画是中国的传统年俗,是一年只用一次、标识化、符号化“年”的代表。鼠年春节期间,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些地方独辟蹊径,给年画中的人物“戴上口罩”,用年画作为疫情宣传的载体,将疫情防控知识介绍与传统年俗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查看更多
2020.02.06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正好发生在春节这段时间,各地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大多处于停工、停产、停训状态,疫情对工作的影响虽然还没有体现出来,但部分与春节习俗有直接关联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如涉及到点心、腊肉、糖画等食品类和剪纸、年画等美术类的工坊,已会遇到销量下滑的问题...
查看更多
2020.01.22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年和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过年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在这一个多月里,青年、老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事要做,每天要干什么,都有一张清单。这才是中国的年,过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立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二...
查看更多
2020.01.16
作为古琴艺术的申报和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古琴研究和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近年来,通过常态性举办《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等活动,以古琴示范演奏、学术演讲等形式推动古琴艺术广泛传播。
查看更多
2020.01.15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技艺普及性课程、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遍地开花,在学校课堂里学剪纸、唱京剧、做扎染对学生而言已习以为常。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查看更多
2020.01.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和集中反映,蕴含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有生产生活方式、智慧和思维方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码。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查看更多
2020.01.15
在宏观视野下,非遗美在多样丰富;在微观视野下,非遗美在缤纷多彩。随着人们对非遗认识的持续加深,非遗项目在同一文化类型下,如何更为自觉、有效地认识和研究其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被认同、被接受和被使用的情况,值得深思。
查看更多
2020.01.15
信息化时代,文化领域的科技应用日趋常态化,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均得到有效提升。非遗作为近年来倍受重视的保护对象,在数字化保护方面作了重要探索。相关部门从颁布法律、出台意见和启动数字化试点工程等方面,对非遗调查记录的技术手段和成果提出相关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