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4   星期日   农历七月初二   
专题报道
2021.06.04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经颁布实施10周年,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一样,尽管只是对非遗和文物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限定后,从保护作为行动或事项角度进行的解读与阐释,仍以国家立法形式,彰显着其作为民族文化遗存的庄严与神圣。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
查看更多
2021.06.03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实施十周年。作为文化建设立法中的里程碑,《非遗法》不仅丰富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内容,标志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还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加强传承、传播具有极强的操作和指导意...
查看更多
2021.06.03
4月22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指南(试行)》,首倡“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概念,即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
查看更多
2021.06.02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家“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编制本规划。
查看更多
2021.06.02
2021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10年间,我们在以之为代表的非遗法律法规体系护航下努力前行,取得了一项项令人振奋的非遗保护成果。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间点,我们推出“颁行10周年 漫话非遗法”系列宣传,共同回顾这部法律的内容与价值...
查看更多
​让秦腔艺术高歌时代、服务人民
2021.06.01
“八百里秦川绿水青山,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秦腔艺术作为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凭借着动人心魄、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在大西北广袤的土地上广为传唱。作为秦腔的发祥地,三秦大地根植着秦腔艺术及其文化基因。剧场内、城墙下、农田边,唱一嗓子秦腔,不仅是文...
查看更多
——利津县打造“老街长巷”非遗一条街的经验做法
2021.05.31
山东省利津县有800多年的历史,盐文化、黄河文化、移民文化、拓荒文化交相辉映,造就了利津县非遗项目的多样性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如何利用好非遗资源,助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一直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前期,通过《借助历史文化展示推广传承非遗文化》、《非遗助力文旅融合...
查看更多
2021.05.27
“以前说到文化遗产,人们想到的主要是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后,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受到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郑祖安说。在他看来,该法的颁布是非遗领域向前行进中的一块里...
查看更多
2021.05.26
一条铺着青石板的街道自南向北蜿蜒1.5公里,街道两旁极富风情的特色商铺鳞次栉比:有蜡染工作坊、茶坊,有当地各色小吃店,有古法造纸小院,有苗医馆、银饰店,还有万达影城和时尚酒吧,以及4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广场,高达26米的鼓楼是街上的标志性建筑。向东遥望,东湖的湖水...
查看更多
——有法可依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进入新时代
2021.05.25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简称“《非遗法》”)正式颁布实施。《非遗法》明确了“一个目标”: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强调了“两大原则”:一是保护目标上,“应当注重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