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1-28   星期五   农历十月初九   小雪 小雪
专题报道
2020.11.11
身着苗族盛装的滕静蓉,可谓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一道风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挑花的传承人,她不仅带来了五彩缤纷的挑花作品,更带来了湘西百姓的朴实与热情。
查看更多
2020.11.10
“非遗新跨界”是第十五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浙江非遗生活馆”的主题,展会汇聚了设计、产业、媒体、市场多方力量,集结多领域行业专家,以文旅融合为契机,以跨界合作为突破口,形成新的办展目标。创造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助力非遗的创新转化,使其成为一种大...
查看更多
2020.11.05
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历了从制定规划到平台建设,从精神家园重建到乡村振兴,从传承保护到创新性发展,从文旅融合到助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从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向“保护区”蜕变的历程。今天一起来了解下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2011年——2016年的建设情况。
查看更多
2020.11.04
编者按:今年11月,第十五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浙江非遗生活馆”将正式启幕。本届文交旅会浙江非遗生活馆在充分展示省内非遗传承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强调助力非遗扶贫,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浙江非遗人积极探索保护、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非遗资源,结合传统手艺...
查看更多
2020.11.04
2008年10月,为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羌族文化生态造成的严重破坏,经原文化部批准设立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查看更多
2020.10.28
新华社济南10月28日电 “最早时没桥没车,生活在黄河两岸的祖辈们都是用羊皮筏子渡人和运输货物。后来随着架桥、修路通车,羊皮筏子使用越来越少,但现在成了黄河旅游的网红体验项目。”今年68岁的张德宝是甘肃省兰州市羊皮筏子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对这一黄河古老水上运...
查看更多
2020.10.28
10月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中国青年网主办的第二届“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在济南发布。本次活动于2020年6月启动,共征集案例近700个,入围初评案例600余个。申报案例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曲艺、传统医药、传统舞蹈、民俗等...
查看更多
2020.10.28
10月23日,作为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的重要活动内容,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论坛在山东济南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群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查看更多
2020.10.28
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面广,涉及人民大众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具有带动群众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大力振兴传统工艺,对于贫困地区带动就业、增加收入具有直接推动作用,有利于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贫困群众建立起就业脱贫的...
查看更多
2020.10.26
正在济南举行的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受到关注,这项技艺2006年成为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7年,贵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的潘仕学参加手艺人培训班,走上非遗传承之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