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5   星期一   农历四月初八   谷雨 谷雨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大事记(2008年——2010年)
来源:“四川非遗”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0-11-04 10:50:00

2008年10月,为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羌族文化生态造成的严重破坏,经原文化部批准设立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开展了大规模文物和非遗资源普查。各级政府组织人员全面收集羌族地区受损的非遗文献、音频、视频等资料及相关实物,以此抢救羌族的历史和文化,抢救羌族先祖的生活记忆。

from clipboard

“与文化零距离、与遗产面对面”文化惠民活动

当地政府先后启动建设了保护区内178个文化生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茂县古羌城、茂县非遗展示中心、北川民俗博物馆等一批具有浓郁羌族特色的基础设施建筑拔地而起;理县桃坪羌寨、茂县黑虎羌寨、北川吉娜羌寨等一大批羌寨修葺一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from clipboard

茂县古羌城

from clipboard

桃坪羌寨

羌族非遗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展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生活。各地以每年的“羌历新年”“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开展瓦尔俄足节、六月初六民间祭祀大禹诞辰、秋季转山会、古羌文化节等主题性非遗活动。据统计,自保护区成立以来,各类非遗活动已举办数千场,参与人数达几十万人次。这些具有羌族特色的节庆民俗活动,为非遗传承提供了空间载体,让非遗在日常生活中重新焕发生机。

from clipboard


瓦尔俄足节

from clipboard

转山会

为做好保护工作,保护区内政府举办了多期“四川藏羌地区传统建筑维修保护技术传统工匠培训班”,有效提升了一批具有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传承人的技能。

今年是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立的第十二个年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都发生过哪些大事呢?今天我们先来看看2008年——2010年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情况。

2008年——2010年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大事记

2008年

2008年11月14日,原文化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授牌仪式,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成立。

2008年,茂县与“壹基金慈善救助机构”联手开展了对羌绣技艺传承、宏扬和对羌族妇女帮扶救助活动,并设立了帮扶中心,成立了茂县救助点。同时与多家媒体、企业合作,开展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

2009年

2009年6月,羌族民俗歌舞《尔玛吉》参加了由原文化部在北京主办的“2009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演出。

2009年6月27日,由中共阿坝州委、州政府举办,茂县县委、县政府承办的首届“羌族瓦尔俄足”庆典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在茂县举办。

2009年,茂县在原有的“羌情古尼协会”、“松坪沟羌族原生态歌舞协会”、“羌绣协会”、“三龙国亨羌笛制作坊”等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尔玛文化协会”、“西羌绣坊专业合作社”等民间协会和组织,共同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

2009年10月,四川省“羌年”非遗代表性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

2010年3月,由26位中国写实画派画家创作的表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大型油画作品《热血五月•2008》拍卖所得3350万元人民币全部捐赠予四川省地震灾区,用于绵竹年画博物馆、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茂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的兴建。

2010年7月,四川省《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被确立为“2010年度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

2010年8月,“羌族文化抢救工程”正式启动。

2010年8月,《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国高级研修班》在成都开班。

2010年9月,绵阳市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实施方案编审组发布《绵阳市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实施方案》。

时间流逝,地震带给人们的惨痛记忆仍未褪去,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已经在党和国家、全国各族兄弟同胞的支持下,顽强地站起来。他们在废墟之上重建了崭新的家园,并与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编辑:che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