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09   星期四   农历八月十八   寒露 寒露
专题报道
2017.04.05
叶少兰、赵秀君《西厢记》剧照继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顺利完成之后,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该工程2016年在天津起始,已拍摄53部剧目,其中含8部评剧,在央视播出了38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精美的节目,也为后世提供了...
查看更多
2017.04.05
“常州梳篦”江苏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邢粮正在教小朋友体验手工剃齿 一把小小的梳子,蕴含着1500年的文化传承,选材考究、制作精细的明式家具,带来50亿元的产业规模,宜兴紫砂名满天下,吸引近20万从业人员。从细腻绝伦的苏绣到庄重典雅...
查看更多
2017.04.01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推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一直以来,对于传承和振兴,每个人的理解其实不尽相同。以陶瓷的烧成工艺为例,尽管当下“活着”的柴窑数量...
查看更多
2017.04.01
清明时节雨纷纷(摄影:印月)每年在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今年的清明时间是4月4日22点17分,农历丁酉年三月初八。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查看更多
2017.03.31
3月29日,在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一名工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织锦。土家族织锦技艺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需经过纺纱、牵线、纺线、捡综、翻篙等十二道工序,制作难度高、耗费时间长。近年来,湖南张家界不断加强对这一非遗技艺的...
查看更多
2017.03.31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的制定一直备受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广大传承人群的关注,此次计划的发布更是在非遗传承人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对于这一促进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与振兴的总计划...
查看更多
2017.03.30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反复修改的基础上起草制定的。《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吸收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听取了传统工艺传承人的意见,征求了各省区市文化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建议,凝聚社会共...
查看更多
2017.03.30
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每年的三月三日,不再进行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临水宴...
查看更多
2017.03.29
艺术家叶少兰(右)、孟广禄(左)主演的京剧“像音像”《壮别》艺术家王冠丽主演的评剧“像音像”《珍珠衫》  很多伟大的文艺作品因时代的原因、技术条件的限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今人仅能从文字中寻得只言片语,未能见其真身。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戏曲“音配像”工程之后...
查看更多
2017.03.29
为了提升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推进传统工艺领域健康有序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的颁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为更加充分地理解计划的详细内容和深刻意义,我们特邀专家对计划进行深入...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