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10-09 星期四 农历八月十八 寒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首页
资讯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像音像”:为戏曲传承发展留下完美艺术精粹
2017.04.05
叶少兰、赵秀君《西厢记》剧照继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顺利完成之后,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该工程2016年在天津起始,已拍摄53部剧目,其中含8部评剧,在央视播出了38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为观众奉献了一批优秀精美的节目,也为后世提供了...
查看更多
扬帆起航正当时——江苏启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2017.04.05
“常州梳篦”江苏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邢粮正在教小朋友体验手工剃齿 一把小小的梳子,蕴含着1500年的文化传承,选材考究、制作精细的明式家具,带来50亿元的产业规模,宜兴紫砂名满天下,吸引近20万从业人员。从细腻绝伦的苏绣到庄重典雅...
查看更多
柴窑,要不要烧?
2017.04.01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推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一直以来,对于传承和振兴,每个人的理解其实不尽相同。以陶瓷的烧成工艺为例,尽管当下“活着”的柴窑数量...
查看更多
梨花落后清明——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2017.04.01
清明时节雨纷纷(摄影:印月)每年在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今年的清明时间是4月4日22点17分,农历丁酉年三月初八。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查看更多
湖南张家界:巧手编织致富路 土家织锦传非遗
2017.03.31
3月29日,在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织锦基地,一名工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织锦。土家族织锦技艺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需经过纺纱、牵线、纺线、捡综、翻篙等十二道工序,制作难度高、耗费时间长。近年来,湖南张家界不断加强对这一非遗技艺的...
查看更多
让传统工艺传承更加自信——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畅谈《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2017.03.31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的制定一直备受传统工艺持有者、从业者等广大传承人群的关注,此次计划的发布更是在非遗传承人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对于这一促进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与振兴的总计划...
查看更多
为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三论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2017.03.30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反复修改的基础上起草制定的。《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吸收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听取了传统工艺传承人的意见,征求了各省区市文化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建议,凝聚社会共...
查看更多
多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2017.03.30
古时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每年的三月三日,不再进行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临水宴...
查看更多
实实在在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像音像”工程
2017.03.29
艺术家叶少兰(右)、孟广禄(左)主演的京剧“像音像”《壮别》艺术家王冠丽主演的评剧“像音像”《珍珠衫》 很多伟大的文艺作品因时代的原因、技术条件的限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今人仅能从文字中寻得只言片语,未能见其真身。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戏曲“音配像”工程之后...
查看更多
专家解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2017.03.29
为了提升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推进传统工艺领域健康有序发展,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计划的颁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为更加充分地理解计划的详细内容和深刻意义,我们特邀专家对计划进行深入...
查看更多
1
314
315
316
317
318
462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