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7 星期一 农历六月十三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首页
资讯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让非遗不再“沉睡”,靠产业织就致富路——代表委员热议非遗传承保护与扶贫工作结合
2017.03.07
有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我国已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7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087项;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总数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不少非遗仍“养在深闺人未识”,传承与保护在“默默无闻”的现实中遭遇尴尬...
查看更多
借春风 赶春播 与时间赛跑——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五大举措推进传承人记录工作
2017.03.0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如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工作迎来历史机遇。借助春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与时间赛跑,以“五大举措”扎实推进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
查看更多
淮剧有了小剧场文人戏
2017.03.06
淮剧《孔乙己》剧照 “故事情节步步推进,耐人寻味,小说中的人物呈现鲜活生动。”2月25日晚,上海淮剧团新编淮剧《孔乙己》在上海红星美凯龙金桥店星剧场上演。作为星剧场的开台演出剧目,《孔乙己》得到不少观众...
查看更多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2017.03.03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称“启蛰”,2017年的惊蛰时间是3月5日17点32分(农历丁酉年二月初八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是指天气渐暖,天公作雷,雷声震动、惊醒入冬藏伏...
查看更多
中国“热贡艺术”发祥地: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
2017.03.02
记者28日从青海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委会了解到,当地推出非遗人才进校园,设置传习中心,编撰专业教材,成立唐卡鉴定中心,搭建唐卡追溯体系等“组合拳”,使传统技艺不流失,艺术品市场规范有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畔,被称为“热贡”,即“金色...
查看更多
小巷三寻:有温度的手工制作
2017.03.02
小巷三寻“只做生活中的日用品”郑芬兰的小巷三寻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十几年前,保护非遗还未成为一种共识时,郑芬兰靠着自身对手工艺的热爱以及母亲长年织布给她带来的影响,开始了“小巷三寻”的创业之路。创建之初承受着万人质疑的声音,这个曾经被...
查看更多
中国学界如何进一步探索二十四节气保护与传承
2017.03.02
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以申遗成功为契机,弘扬传统农耕智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凝聚着古老的中国智慧,其总结的一整套农耕时间制度在数千年的岁月里指导着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并由此衍生出了...
查看更多
湖湘戏曲前辈发挥余热做好传帮带
2017.03.02
徐米娣老师(右二)给戏迷讲解京剧湘剧、花鼓戏、巴陵戏、湘昆、祁剧等19个湖南本土戏曲剧种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湖湘群众喜闻乐见。如今,三湘大地上有一批德艺双馨的戏曲前辈,他们在梨园耕耘大半生,成为戏剧技艺传承人,多年来以各种形式为弘...
查看更多
让传统丝绸文化融入时尚生活———访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
2017.02.28
织造厅内这台织机根据出土的西汉年间织机复原而成,图为工作人员“情景再现”织布场景(中国丝绸博物馆供图) 纺织的起源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蚕桑丝绸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丝绸是国宝”,这是丝绸界老前辈、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朱新予...
查看更多
古琴:奏一曲悠远的上通下达
2017.02.28
在中国有一种美妙的乐器,带着3000年的尘埃走来,可飘逸可雄浑,可高远可厚重。走近古琴艺术,奏一曲悠远的上通下达。 最早记述古琴的文献见于《尚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可见,被书写下来时,琴声不是徜徉在高山之巅,流水之畔...
查看更多
1
315
316
317
318
319
459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