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3-18   星期二   农历二月十九   惊蛰 惊蛰
专题报道
2008.11.13
女书习俗:世界上惟一存在的性别文字    江永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西部和南部与广西桂林地区为邻,隶属永州市。江永女书流传于江永县仅有两万人口的上江圩(包括上江圩镇和铜山岭农场及周边的个别村落)一带。该县的潇浦镇、千家峒瑶族乡、允...
查看更多
2008.11.13
“推杆”背后的羌族文化     2008年8月8日17点50分,融汇三种羌族文化(推杆、皮鼓舞、锅庄舞)精髓、作为四川参演节目的《羌族推杆》,在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盛装亮相:男演员肩扛木杆,身穿藏青色羌族服装的女演员被...
查看更多
2008.11.13
黎族传统棉纺织染绣技艺    一、简介    海南黎族的织染技艺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有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宋代...
查看更多
2008.11.13
国家级二批“非遗”:日益红火的“十里红妆”    从占地仅5亩的农家小院,到如今正在规划中的总投资1.2亿元、占地65亩的十里红妆新博物馆;从个人作坊式的小打小闹到走出国门;从纯粹的收藏发展成正在兴起的文化旅游新产业……短短的几年...
查看更多
2008.11.13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留住盛唐的清音雅韵    MTV、MP3、CD、彩铃、流行音乐榜、交响乐……在如今这个音乐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时代,如果有一天你特别想听听唐代宫廷音乐的清音雅韵,怎么办?其实根本没必要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唐朝...
查看更多
2008.11.12
百年儋州调声:欢乐调声情长悠    “哥”对“侬”的爱---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查看更多
2008.11.12
华阴老腔原生态艺术     很早很早的时候,2000年前吧,在黄河渭河的交汇处,有一座西通长安的水陆码头。码头上一群船工,他们拉船时总是一人起头喊号子,众人跟着一起喊,一齐用力。有人用一块木头有节奏地打击船板...
查看更多
2008.1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弦板腔是流行于陕西关中乾县、礼泉、永寿、兴平、武功、咸阳、户县、周至一带的地方剧种。据《乾县县志》记载:“该剧种起源于宋代,由民间流传的‘隔帘说书"发展而来”,是在西路皮影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弦板腔的主...
查看更多
2008.11.12
文化遗产安塞剪纸   剪纸,安塞人称窗花。历史悠久。代代相沿,民俗文化积淀很深,现在人称传统花样仍为“古时花”。安塞民俗给儿子定亲问媳妇有“不问人瞎好,只要手儿巧”的说法。民歌《迎亲歌》道:“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 冒者,随意也...
查看更多
2008.1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端公戏   张民     端公戏,俗称“坛戏”,是一种巫师组班装旦抹丑、巫步神歌、踊踏欢唱的地方小戏。因其行头简单,一包袱可携,所以又叫打包袱。 端公戏的产生与陕南地区的风土民情密切相关。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