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年举办的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已经成为浙江乃至全国非遗集中展示的平台,让人们在器物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灿烂、创造发明的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民族发展的力量。
今年,第13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博览会从9月16日开幕至11月5日闭幕,通过线上平台展示推广,历时一个多月的博览会都有哪些值得回味的精彩瞬间?取得了哪些斐然的成效,让我们一起看看相关数据总览!
第十三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开幕式
9月16日上午,第十三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在杭州市富阳区富春山馆开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同步进行线上直播,直播观看量达155.9万。
非遗博览会(杭州工艺周)线下展
展位面积达1968平,展位数量达180多个,展陈的非遗项目数达240多个,展品数量达1200多件。
薪传奖传统工艺(陶瓷工艺)大展
收到包括浙江在内25个省(市、自治区)
共670件参赛作品。
经初选,100件作品入围终评。
最终评选出金奖2名,银奖3名,
铜奖5名,优秀奖25名。
颁布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20名,参与此次评选的传承人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
公布优秀组织单位18个。
国际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工艺)邀请展
邀请14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携其佳作现场参展。
第三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展
收到省内各地市上报的414项非遗商品,
从中遴选出了100件优秀非遗旅游商品,
并进行线上线下展陈购买。
非遗进校园成果展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展
“万物启蒙”研学展
第六届“大匠至心”非遗传承发展杭州沙龙
邀请专家教授、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文创品牌创始人、非遗实践保护工作者、村书记村长和村民共32位嘉宾围绕3大议题(守艺·传承、融合·发展、振兴·赋能)开展主旨演讲。
图片直播观看人数48227人次。
线上共收到15个省市自治区80篇论文,并评选出获奖论文33篇,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16篇。
非遗博览会(杭州工艺周)线上展
线上曝光量832.7万,浏览量320.3万,
线上促成交易金额734万余元。
线上博览会第一板块“开幕式”,对博览会整体概况做了介绍,并链接了开幕式的直播,观众可无限次回看开幕式的盛况。
线上博览会第二板块“展览”,包括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工艺)邀请展和薪传奖传统工艺(陶瓷工艺)大展,涵盖了所有参展的陶瓷工艺作品极其作者的相关介绍,观众可更直观地欣赏陶瓷佳作。
线上博览会第三板块“视听”,包括了“国遗项目”、“红色寻访”、“记录工程”三方面内容,观众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当前浙江省非遗传承现状。
线上博览会第四板块“沙龙”,将线上线下讨论成果汇总,并对参与沙龙的嘉宾进行了简单介绍,力求观众能更直观地了解非遗对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思考。
线上博览会第五板块“电商”,包括了“浙里好物非遗市集”、“大运河非遗市集”、“民族风非遗市集”三大板块,汇集了百余种吃喝玩乐生活化的非遗项目,可逛可买。
第十三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闭幕式
11月5日,第十三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闭幕式在线上直播进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在闭幕式上致辞,闭幕式直播观看量达158.5万,线上同步进行了薪传奖颁奖典礼。
媒体关注
媒体报道45篇,总阅读量98.89万。
短视频平台发布数33条,
总点赞数:4.36万。
总播放量:22.26万。
#非遗博览会话题播放量3990.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