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19   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一   谷雨 谷雨
非遗数据知多少 | 皮影戏: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22-11-24 10:47:00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非遗十大门类项目的传承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分类保护措施,是非遗保护工作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法〔2015〕52号),通过加强政策扶持,振兴我国戏曲艺术。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实施戏曲振兴工程。2021年,“戏曲传承振兴工程”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而后《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深入实施戏曲振兴工程、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加大对优秀剧本、曲本创作的扶持力度,增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2022年,《“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再次提到了戏曲传承振兴的发展方向,实施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扶持濒危剧种等。中国皮影戏作为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具有“以声动人”、“以形传情” 的特点,历史故事、民间传说、逸闻趣事等通过舞动影人和戏剧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将无形、活态的文化转变为可视的动态舞台,传播知识,提升文化价值。

“文化遗产包罗万象且异彩纷呈,是古往今来人类创造出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作为整体,其本体结构与物质结构和非物质结构,这三者相互依存,难以割裂;作为本体,其包含了不同时代、流派和创造者的全部代表性作品,能够作为文化遗产留存后世,其必有本体的存在意义。”本期,中国非遗保护中心聚焦中国皮影戏相关国家级项目,从物质和非物质形态,对相关项目进行数据梳理与解读,普及项目知识,展现文化遗产对中国人日常生活、健康身心的塑造,及其历史与当代价值。

一 、 皮影戏概述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在宋人的笔下,皮影戏的完成只需要一个简单的戏台,在光影的借助下,灵活的手指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人,讲述人世百态和妙趣无限的故事。

中国皮影戏源远流长,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许多皮影戏老艺人可以表演几十部传统剧目,他们身怀绝技,可即兴演唱,真假声转换,一人同时操纵数个影偶,还能够演奏不同乐器。

图1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主会场皮影戏展演现场

皮影戏影人均为侧影,分为头、身、四肢等部分,头部戴有盔帽,身体和四肢均有服饰。制作过程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在演出时表演艺人先将影人的头插于身部,身与四肢相接,同时在身部和两手安上三根竹扦。除了影人之外,还需要砌末道具和景物造型来配合表演。这些道具主要为影窗和油灯,影窗俗称“亮子”,以白纸作幕,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超过4尺、宽不过6尺。油灯用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图2  皮影戏影人

皮影戏在我国的流行范围非常广泛,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因各地所演的声腔和唱腔不同而形成了多种流派。

自2006年至今,我国有数十项皮影戏相关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中国皮影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 、数据统计分析

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皮影戏被归入传统戏剧类。小编依据国务院公布的有关文件内容,对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据进行了梳理统计。

目前,全国共有37个皮影戏相关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涉及河北、辽宁、浙江、湖北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详细清单见下表:

皮影戏相关国家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清单:

经统计,皮影戏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49人,其中男性43人女性6人

皮影戏相关国家级非遗项目数据(按地区):

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地区分布上看,河北、辽宁、陕西三省的皮影戏项目数量较多

皮影戏相关国家级非遗项目数据(按年份):

从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时间上看,2008年被列入的项目数量最多,共计14项,约占总量的38%

三、不同地域皮影戏特点

(一)北京皮影戏

北京皮影戏自明代正德年开始出现,形成期较长,表现手法独特,表演、声腔、造型等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皮影的艺术特色。其声腔吸收北方昆曲、京剧、曲艺等的声腔曲调,自成一格;表演手法夸张,注重动作细节:如影人照镜子、流眼泪、梳妆打扮等都表现得十分真切。

图3 北京皮影戏影人

图4 北京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路宝刚

(二)东北皮影戏

东北皮影戏以满洲皮影为基础,原料多为驴皮,造型富于变化,线条复杂、纹饰多变,着色以黑、红、绿三色为主,用浓、淡、含、露的手法并以重点、轻描结合方法描绘。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岫岩皮影戏、盖州皮影戏、锦州皮影戏、望奎皮影戏和龙江皮影戏。

复州皮影戏反映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在传播文化知识,保留、传承民间有价值的历史传说、风土人情、人物掌故等方面,起到了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图5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复州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国超教小朋友演皮影

凌源皮影戏属于中国北方皮影戏的一个重要支脉,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影人雕镂玲珑剔透、操纵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独具特色。

盖州皮影戏唱腔委婉动听,明显带有辽南民歌的风味,唱词格式规范,风格自然流畅,唱、念多使用盖州当地民间土语,伴奏乐队文武场齐全,主奏乐器是当地自创的梧桐四胡。

图6 盖州皮影戏

岫岩皮影戏有《大慢板》、《慢板》、《流水》、《快流水》、《快板》五个板式,演唱时按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分出大小两种唱法,各有固定的唱腔板式,演则吸收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方法,围绕剧情刻画人物。

图7 岫岩皮影戏武场乐器

锦州皮影戏唱腔吸取了唐山皮影和东北皮影的艺术精华,高亢嘹亮、字正腔圆、大方自然。

望奎皮影戏融合了冀东民间小调和双城皮影戏的外调及杂牌子曲牌,有“两合水”影腔之称。

图8 望奎皮影

龙江皮影戏是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具备独立的演出形态、演出剧目、表演手段和传承谱系的皮影戏品种,号称黑龙江皮影戏的“江南派”。

图9 龙江皮影戏各类历史文献、剧本

(三)内蒙古皮影戏

内蒙古皮影戏因受草原文化影响,原料以羊皮为主,镂刻以推刀见长,影人造型高大,线条粗犷,穿着传统民族服饰,外涂清漆,色彩沉稳亮丽。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巴林左旗皮影戏。

巴林左旗皮影戏源于河北滦州,在皮影戏演唱的实践中,艺人们为适应民族杂居群众的审美需要,主动将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融入其中,蒙古族艺人也加入到皮影艺人行列。

图10 巴林左旗皮影戏

图11 巴林左旗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国华在表演皮影戏

(四)河南皮影戏

河南皮影戏以豫南皮影为特色,其中罗山皮影戏、桐柏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豫南皮影制作主要采用黄牛皮雕刻,头茬造型粗短古拙,线条粗犷,风格质朴简洁。影人颜色多与朱仙镇木版年画配色相似,颜色纯度高,喜用对比色。在表演方面,唱词诙谐幽默,朗朗上口,多体现豫南和江淮地区农谚、笑话和歇后语等。

图12 罗山皮影戏演出

图13 桐柏皮影戏演出

(五)浙江皮影戏

浙江皮影戏以传统海宁皮影为代表。海宁皮影戏用羊皮或牛皮制作影人,主要特点是“少雕镂、重彩绘、单线平涂”,少夸张、近实像,整体以单手、并足(侧身)为主。唱腔以“弋阳腔”和“海盐腔”为基调,曲调高亢激昂、节奏明快悠扬。因民间有祈求蚕神风俗,所以海宁地区皮影常演“蚕花戏”,也称作“蚕花班”。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14  海宁皮影戏影人头部

图15 海宁皮影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坤荣演示皮影戏

(六)湖南皮影戏

湖南皮影戏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湖南各地。影人多为“纸偶”,影人制作手法吸收了剪纸、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雕刻刀法丰富,虚实结合,繁简相映。湖南皮影戏脚色行当齐全,各行当又有进一步的分类,如旦脚细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等。表演时细腻传神,动作性很强。

图16 湖南皮影戏“哪吒闹海”

(七)湖北皮影戏

湖北皮影戏中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江汉平原皮影戏、云梦皮影戏。其中江汉平原皮影戏影人以影大见长。唱腔以歌腔、渔鼓腔为主。歌腔中的“鸡鸣腔”源于传统音乐《四面楚歌》,渔鼓腔出自旧时艺人民间曲调。

图17 江汉平原皮影天官头部造型

云梦皮影戏兴衰更迭,延绵至今,云梦县全县26台皮影戏馆主要分布在全县和邻县市的茶社演出。云梦城关是皮影戏馆最多的地方,从南到北有5家皮影戏馆。保留剧目有《斩钦差》、《山娃与凤凰仙子》、《梁红玉击鼓战金兵》等。

图18 云梦皮影戏影人服饰

(八)云南皮影戏

云南皮影戏以腾冲皮影戏为特色,腾冲皮影戏俗称“灯影子”、“皮人戏”,影人称为“靠子”。用牛皮雕刻,手法用圆线较多,镂雕精细,古朴生动,少数民族风格特征明显。

图19 腾冲皮影戏“靠子”

图20 “靠子”制作

(九)山西皮影戏

孝义皮影戏是山西本土皮影戏,影人、唱腔和影窗区别于山西其他地区。孝义皮影戏影人先后以羊皮、驴皮和牛皮材料制作,尺寸从原来的“二尺影”(约58-60cm)缩至“五尺影”(约42-48cm)。在唱腔上,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形成了“孝义吹腔”。影窗以麻纸糊窗作屏,经过严格的工序,达到平整无皱的效果,然后凭借悬吊在纸窗周的麻油灯亮影,所以也被称作“灯影儿”、“纸窗子”。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21 孝义皮影戏

(十)青海皮影戏

河湟皮影戏在当地被称为“影子”或“皮影儿”,主要流传在青海省东部,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汉族聚居区。影人造型特征为头大、腰细、袖宽,尤以脸部造型丰富,有“空脸”、“净脸”和“肉脸”等,分稍子(头)和身子两大部分。唱腔有专门的弦索音乐曲牌和打击乐曲牌,形成了独立、成熟的板腔体声腔体系。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22  河湟皮影戏影人

图23  河湟皮影戏表演

(十一)陕西皮影戏

陕西皮影戏中华县皮影戏、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陕西皮影戏以“净皮”和“灰皮”的牛皮为制作影人的材料,影人镂刻细密,擅长于刻画宏大场面。

图24  皮影戏(华阴老腔)表演

图25 陕西皮影宫殿一角

陕西皮影戏的主要特色在唱腔上,华县皮影戏被称为碗碗腔,声调婉转缠绵、细腻幽雅;华阴老腔刚直高亢,采用一人唱众人帮合的拖腔的渭水船工号子曲调,独擅檀板的拍板节奏;阿宫腔旋律不沉不燥,清悠秀婉,擅长描绘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弦板腔以弦乐和敲击乐器“板子”互为搭配,形成了浑厚、清脆的特色。

图26  陕西皮影云朵子

(十二)甘肃皮影戏

甘肃皮影戏中环县道情皮影戏和通渭影子腔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项目名录。

环县道情皮影戏深受秦陇文化和多民族文化交流碰撞的影响,其价值重点表现在道情音乐唱腔上,有“伤音”和“花音”之分,以坦板、飞板两种速度演唱。

图27 环县道情皮影戏影人帽饰

通渭皮影戏的唱腔为“影子腔”,也称灯腔、灯影腔,是秦腔融入通渭道情小调风格的特殊演唱形式。

图28 通渭影子腔皮影戏影人和道具

(十三)河北皮影戏

河北皮影戏以唐山、冀南、河间、昌黎、乐亭、沙河为特色。

唐山皮影戏影人用驴皮制作,在蜡板上镂刻。唱腔以乐亭方言为基础,以板腔体见长。

图29 唐山皮影戏

冀南皮影戏造型古朴,皮影表演通俗易懂,保持原生态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图30 冀南皮影

河间皮影戏在造型方面体现出我国西部皮影的特点,剧本、唱腔、演出等诸多方面则与北京西派皮影戏同脉同宗。河间皮影戏的唱腔被称为“老虎调”,有“大悲调”、“小悲调”、“平安调”等曲调,风格粗犷奔放、醇厚朴实,演唱时与当地方言紧密结合。其伴奏乐队有文武场之分,文场使用板胡、二胡、笙、笛等乐器,武场则使用板鼓、阴阳板、锣、镲等乐器。

图31 河间皮影

昌黎皮影戏是冀东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昌黎民歌为素材,悲时如泣如诉,乐时说而似唱,充分反映了昌黎人的喜怒哀乐。乐亭皮影戏的唱腔源于境内的民歌、民谣、俚曲、叫卖调、哭丧调等乡土韵唱,其唱词和念白,均是纯正的乐亭语音。

沙河皮影戏在表演手法上,唱腔包括老怀调西调、平调、梆子腔等,融汇冀南民间音乐、方言和山西梆子腔,粗犷豪放,保留俚俗语,别具韵味。

(十四)广东皮影戏

陆丰皮影戏是潮州皮影的惟一遗存,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具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图32 陆丰皮影戏演出幕后

(十五)山东皮影戏

山东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有泰山皮影戏、济南皮影戏和定陶皮影戏。

泰山皮影戏吸收泰安当地流行的民间戏曲唱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声腔体系。其影人形象造型多借鉴泰山民间剪纸和传统戏曲脸谱,逐步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特点的脸谱系列。

图33 泰山皮影戏

济南皮影戏表演声情并茂,一人负责操作和说唱,一人负责伴奏。演唱初期采用和尚劝善念经的唱腔,后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五音戏、西河大鼓、山东琴书等戏曲音乐,形成了清新流畅的曲调。

定陶皮影戏又名“隔纸说书”,是由明代山西移民传到定陶的古传皮影戏,唱腔融汇了其他地方戏曲、曲艺及民歌小调等多种艺术因素,音乐形象丰富,极富表现力。


图34 定陶皮影戏

(十六)四川皮影戏

四川皮影戏主要流行于以阆中市为中心的南充、广安等地区。影人的服饰多用川北民间流行的传统花纹图案装饰,唱腔主要借用川剧五大声腔,融合当地山歌、小调和佛教、道教音乐,兼收并蓄,自成一体。

图35 四川阆中皮影戏

(文字参考自《中国皮影传统流派雕刻精品集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图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皮影数字博物馆官方网站、中国工美馆 中国非遗馆微信公众号、山西画报微信公众号、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文博青海微信公众号、大连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海宁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西宁文旅之声微信公众号、摄图网

编辑:刘爽 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