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内蒙古白音杭盖食品有限公司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艺,设立通辽市奈曼旗白音杭盖炭烤牛肉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工坊依托“非遗 + 产业”“非遗 + 扶贫”的模式,以奈曼旗白音杭盖职业培训学校培训为重点抓手,以非遗传承人作为组织、培训、运营等相关工作的牵头人,面向当地有意愿的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城乡残疾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及民族地区群众开展手工艺技能培训,帮助其学习掌握相关技能,实现就业增收。截至2021年底,工坊开展技能培训15期,培训450余人,其中305人取得合格证书。培训带动130余名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人员就业,助力其年收入达1.5万至3万元。他们有的在工坊工作,有的回乡自主创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工坊创新传播渠道,组织相关展示活动、参与传统节庆和民俗活动,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传播传统技艺,吸引、培养传承人,将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艺保护好传承好。
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艺是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该项目具有市场潜力、带动就业强,通辽市奈曼旗白音杭盖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艺工坊以这项的技艺为依托,持续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通辽市奈曼旗白音杭盖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艺非遗工坊产品展示
一、加强项目保护传承
一是加强技能培训。工坊每年除用足用好自治区投入的50万元专项资金外,所依托的内蒙古白音杭盖食品有限公司每年还要从企业的盈利中固定拨款30 万元用于“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艺”的传承培训、技艺宣传、社区(校园)展示、实操传习等活动,鼓励建档立卡脱贫户、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下岗职工、城乡残疾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及民族地区群众参与手工艺技能培训,帮助其学习掌握相关技能。截至2021年底,工坊开展技能培训15期,培训450余人,其中305人取得合格证书。二是加强非遗保护成果转化利用。工坊深入挖掘技艺的文化内涵,开展产品自主研发,推动“炭烤牛肉干”成为工坊的主要民族特色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为工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获得国家专利7项。
通辽市奈曼旗白音杭盖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带头人白秀枝传授员工技艺
通辽市奈曼旗白音杭盖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开展技能培训
二、广泛吸纳就业
工坊通过开展培训和生产,累计吸纳带动130余名脱贫人口和低收入家庭人员参与就业,助力其年收入达到1.5万至3万元,并帮助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 25户69口人全部脱贫。同时,工坊包联了东毛瑞嘎查共18户贫困户,租用他们的闲置房屋成立了制作分坊,并出资46万元进行房屋改造,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生产的有关操作规程及有关规定生产制作。工坊包联村贫困家庭除在分坊参与制作外,剩余劳动力可到工坊来上班,工坊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按月发放2800元工资并为他们上保险,使每个贫困户稳定脱贫致富。
通辽市奈曼旗白音杭盖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艺非遗工坊生产场景
三、加大展示传播力度
工坊创新宣传传播渠道,通过实地展示、主流媒体及微信、短视频、直播、快手等新媒体传播渠道,组织宣传展示活动。比如,工坊与浙江卫视“十二道锋味”合作,宣传蒙古族传统美食;在央视1套《生活圈·故事》栏目中展示“传奇老太”工坊带头人白秀枝;在央视10套《我爱发明》栏目中展示发明专利“炭烤牛肉干生产线”,持续提升工坊影响力。同时,工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工坊积极响应奈曼旗人民政府号召,在危难时刻奉献爱心,先后3次赴抗疫前线支援,并捐赠了工坊生产的价值5万元的炭烤牛肉干等产品,对大沁他拉镇和义隆永镇捐赠2万元现金。2021年10月份,额济纳旗出现疫情后,工坊捐赠了价值7万元的产品。在受疫情影响工坊未复工的情况下,工坊带头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白秀枝在家里做直播,传授炭烤牛肉干、蒙古族馅饼和奶制品的制作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项技艺,推动技艺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