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到"衣、食、住、行、用”各个层面,非遗人用灵活、有力的双手,创作出集智慧和巧思的作品,创造出五彩斑斓的文化色彩。
今天,5月1日,是属于每一位劳动者的节日,是每一位非遗人的节日。致敬每一位非遗人,因为你们的热爱与坚守,让更多地人认识、了解非遗。
祝愿全体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工作者,平安喜乐、健康无忧,五一劳动节快乐!
“衣”梭声细细织花鸟,乾坤绣在方寸间
一件件服饰,经过织造、印染(扎染或蜡染等)、刺绣等多种工序,凝聚着经年累月的耐心。工匠们飞针引线、织经绣纬,绘出人间绮色。
“食”人间烟火气,食萃香万家
“民以食为天”,传统手作饮食,看四时季节、看人、看手感、看火候。经过手的温度,锅与油的炙烤,勤劳与智慧的凝结,形成口中眷恋的味道。
“住”精心营造,巧夺天工
徽派传统民居、客家土楼、侗族木构建筑、苗寨吊脚楼、哈萨克族毡房……一木一石,一砖一瓦,在工匠们权衡、计算下,经过加工、打磨、制作,呈现出独特的建筑营造之美。
“行”波光粼粼,造船忙
设计、放样、放龙筋、制配底壳等造船环节均以手工操作,打造出来的木船航速快、性能好,是人们生活、出行和劳作的必备工具。
“福船”是对福建沿海所造远洋木船的统称,“水密隔舱”可以增加船体强度。造船人挥动斧头、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打造船只,确保航行安全。
“用”百折不损,墨韵万变
在汗水与辛劳中,洁白的纸浆通过双手浸润、捞制、晾晒、剪裁,变成了宣纸的模样,具有“百折不损、墨韵万变”的特点。
妙手生花,祥瑞入画
年画、剪纸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万千景象跃然纸上,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精雕细刻,匠人匠心
设计、构图、雕刻……他们的手温厚粗粝,手中的活计却细腻非常。方寸之间,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或雄伟壮丽,或典雅清丽,风格多样,精美绝伦。
窑火未灭,薪火相传
窑火焕彩,一抔泥土如获涅槃,出落成流光溢彩的陶瓷。异彩纷呈的陶瓷精品体现着手作的智慧、窑炉的温度、工艺的把握,是土、水、火调和的艺术。
还有很多非遗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遗人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巧妙的构思、纯熟的技法,创造出独具匠心的中华瑰宝,让我们看到了质朴守正的实践态度和至善求真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