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3-28   星期四   农历二月十九   
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全网爆火,共绘“水韵江苏”非遗传承创新魅力画卷
来源:“江苏文旅”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3-05-05 14:24:00

5月2日晚8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与公众一起相约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淮剧小镇,漫步山水庭园,邂逅近30项极具江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南北交融和水韵吴风。

《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网络影响力综合指数位列当日晚间黄金档电视节目第一位,社交媒体美誉度99.55。实时收视率1.362%,比首期高出0.101,比第二期高出0.362,同时段排名上星频道第2位。本期节目央视频直播观看人数111.6万人次,相比于第二期直播人数增加81.2万人次,央视频直播观看人数同比增加2.7倍。截至目前,节目收获网媒报道400余条,共计112个热搜上榜。在微博平台,《非遗里的中国》共有58个相关热门话题,阅读增量3.4亿人次。抖音平台上《非遗里的中国》主话题 #非遗里的中国 播放增量2246.1万次。节目精彩片段在抖快平台累计获赞62.8万个,与第二期相比增加37.4万个。快手平台热门视频累计播放1032.1万次,与第二期相比增加422.2万次

节目中亮相的非遗项目,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苏绣、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也有近年因影视剧而火出圈的富春茶点制作技艺,还有地方色彩浓郁的金坛刻纸、大丰瓷刻以及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等。得益于传承人的守护与代代相传,如今,这些技艺不仅浸润着江苏这片土地的独特历史文化,还蕴藏着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解读。

当非遗遇上科技,苏绣能生发出什么样的新活力?在《非遗里的中国》,薛氏刺绣第四代传承人张雪和清华大学的团队带来了一款全球首发的苏绣+科技的作品,这幅作品不仅打破了传统苏绣二维平面的局限,实现了3D立体的效果,更是一幅可以动起来的动态展示作品。

现场还有姚建萍老师团队58人同时3年绣出的《西出长安》。远看气势恢弘,近看别有洞天,羊群、鹰、宫殿、远山皆是精雕细琢、栩栩如生。

小小紫砂壶,浓浓非遗情。繁复精湛、巧夺天工的制作工艺形成了紫砂“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姿百态的器型,生发出“美以致用,和而不同”的中华美学精神。节目中有16多分钟时长聚焦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片尾更有李玉刚倾情献唱新歌《相承》,唱出非遗匠心传承。

向江河湖海间寻觅“美的味道”,节目中富春茶点制作技艺、淮扬菜烹饪技艺、宝应捶藕和鹅毛雪片制作技艺、藕粉圆制作技艺、十三香龙虾烹制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闪亮登场,让主持人、嘉宾带领观众一览舌尖上的非遗美食,也让整档节目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

一条“纸上大运河”,流淌江苏千年情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金坛刻纸史诗级作品《大运河》惊艳亮相,这幅由22位刻纸艺人历时4个月联合创制的百米长卷,以运河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通州为起点,至烟波浩渺、风情洋溢的杭州为终点,刻画了运河沿岸名胜古迹、民风民俗、地域风情及文化遗迹等。该作品已被吉尼斯纪录总部认证为世界上目前最长的刻纸作品。

触有手感,观有笔墨,既有“金石味”,又有“笔墨韵”。用“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可以形容这项非遗,用铁锤和金刚钻,在瓷面上敲打出深浅不一的点,积点成线,再形成画面,这便是大丰瓷刻。以刀工精致、线条流畅、意境深远和人物雕刻惟妙惟肖而著称的大丰瓷刻,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领略穿越千年的蓝白之美,南通蓝印花布再一次为观众展现了它的精妙神奇与创新活力。当晚,传承人同台演示了南通蓝印花布的刻版、刮浆、染色等传统工艺,还邀请主持人、嘉宾体验了南通蓝印花布的印染工序,展示出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一经播出,引发全网热烈关注,央视重磅推荐、央媒及省级媒体连续推介,“水韵江苏”全媒体平台跟踪报道,网络平台及地方官媒也多番联动宣传,让亿万公众领略“水韵江苏”非遗之美。

本次“江苏篇”的爆火,充分彰显了江苏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节目播出当日,“九龙口”“淮剧”“藕粉圆”等关键词搜索指数均出现暴涨,仅淮剧一词,相关的搜索指数高达300万次,藕粉圆一词,相关的搜索指数则高达230多万次,直接上演原地“C位出道”的传奇,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一波才动,万波相随,一幅新时代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生动图景,正在江苏大地徐徐铺展。

创新演绎是非遗未来发展需要研究的时代命题。《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定格下非遗传承创新中的江苏印记,让我们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与时代创新,感受非遗的无限魅力。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