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4-25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七   
一杯清茶聚知音 共享非遗促发展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赵腾泽 创建时间:2023-05-24 14:35:00

5月的福州游人如织,茶香四溢。5月19日至22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福建省政府主办,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州市政府承办的2023年“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主会场活动在这里举办。“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的15个省(区、市)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于此,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让更多市民游客近距离了解和体验我国茶文化的深厚内涵。

主会场活动包括福州茶文化线路考察、开幕式、茶文化非遗项目展示交流、主题论坛等,生动呈现了近年来我国茶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成果和优秀实践案例。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三坊七巷内的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是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公益性文化窗口。主会场活动启动前,与会嘉宾在这里参观了“朱子与茶”非遗主题展示等内容。

用清水在浓郁茶汤上一点一抹,形成的汤花显现瑰丽多变的景象,有的像山水云雾,有的像花鸟鱼虫。茶百戏技艺展示区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驻足观看,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境美和朦胧美。

见茶不见花,却有茉莉香。在春伦茉莉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茉莉花资源圃、茉莉花茶传统工艺展示等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据介绍,优质的茉莉花茶一般看不见一片花瓣,茶与花混合在一起,茶充分吸收了花香后,再把花除去,反复多次形成了茉莉花茶浓郁的香气。

只见传承人边抖边筛,茶叶纷纷落下,茉莉花则留在器皿中,茶花分离的展示引得众人啧啧称奇。如今,春伦茉莉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成为集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3A级景区,茶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清香淡雅,养生白茶,我为大家敬茶了”“享受快乐自然写意人生,我为大家敬上尊享大红袍”“来有福之州,品有福之茶,请大家品茉莉花茶”……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上,3位传承人上台奉茶,将气氛推向高潮。与会嘉宾同饮清茶,共品茶韵。

正是因为传统制茶技艺的保护传承,今天,人们得以品鉴到这些独特的茶香茶韵。也正因如此,主办方举办了茶文化非遗项目展示交流活动。

活动中,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沿街的11处院落成为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技艺展示区,并设立多处茶文化非遗展演互动区域,打造户内户外相互贯通、静态动态相互呼应、传统现代相互融合的立体化、多维度茶文化非遗沉浸式展示空间,进一步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

走访展示交流活动时,记者发现“茶文化+旅游”的组合热度越来越高,传统制茶技艺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在湖南展区,一杯杯插有吸管、可以边走边喝的小杯茶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吸管上有“我在长沙 请你喝茶”“永泰福号”等字样的标签,吸粉众多。

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胜夫从业已经40多年,谈起千两茶技艺要点如数家珍。如今,他正在琢磨,如何让茶变得更时尚,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国茶。“长沙是知名的旅游城市,我们正尝试在长沙的一些茶店、夜市、街区免费发放小杯茶,借助长沙的客流量,让更多人了解茶文化、爱上茶滋味,打响知名度。”李胜夫说,他还会和女儿拍一些非遗普及视频,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知识、关注非遗技艺。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茶的花香味是怎么来的吗?制成茉莉花茶需要多少道步骤呢?”在福建展区,福州市非遗传承人严锦华正在向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们介绍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

“每年茉莉花开的时候,我们都会在福州茉莉花美学馆里组织研学活动。福州茉莉花茶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我们致力于让孩子们了解福州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种下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严锦华说,“目前,基本每个星期组织一次研学活动,每个研学班次都有近50人参与。越来越多的人体验到了非遗魅力。”

如何让传统制茶技艺得到系统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围绕这些问题,主会场活动还组织了主题论坛,邀请非遗保护领域、茶产业领域、茶文化与资源领域的嘉宾建言献策。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鲁成银认为,非遗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可以与体验、培训、研学、科普、休闲、旅游以及艺术欣赏等领域融合发展,具有丰富的经济、文化、审美价值。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统筹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在新业态中展示丰富茶文化,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需求,拉动茶叶消费,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福建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员、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原党组书记杨江帆建议,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文化IP,以文化为主线,通过茶旅游、茶文化夏令营等,让茶文化成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

此外,多位专家学者还从不同角度、不同视野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实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可持续发展,推动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编辑: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