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7-27   星期六   农历六月廿二   大暑 大暑
中国活字印刷术资源采集成果 · 访谈篇丨学者吴小淮(口述访谈片)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创建时间:2023-11-13 14:18:00

编者按:为加强非遗数字化保护和档案建设,形成与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相关的,全面、系统的数字化记录成果,我中心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支持下,自2018年起持续开展入选项目资源采集工作,并已经先后完成了7个项目。

该项工作的开展以我中心组织编制的系列文化行业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数字资源采集和著录》相关规范为指导,关注并记录入选项目的本体内容、传承主体、文化生态、履约实践和保护成果。

我们将在本公众号和中国非遗网(www.ihchina.cn)陆续推出、展示各项目资源采集工作成果,以更加多元、立体的方式为大家呈现这些非遗项目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敬请期待。本次,我们将集中展示“中国活字印刷术”项目的采集成果。

本篇,让我们来听听专家学者对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传承与保护等问题是如何认识和解读的。

视频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资源采集工作——中国活字印刷术口述访谈成果片:学者吴小淮(口述访谈片)

(注:该片拍摄于2018年11月,片中人物、机构信息和有关统计数据等,均为当时时间节点下的表述,部分信息现已发生变化,特此说明。)

吴小淮,2002年参与策划“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建设,之后持续关注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的传承群体和工艺特征,结合温州地区移民史、宗族史和谱牒学,考察、研究中国活字印刷的历史。20多年间,他跑遍浙南闽北60多个地方,行程1万多公里,拍了超万张照片与考证研究的文字资料,记录瑞安市木活字印刷技术薪火传承的历程,见证了“中国活字印刷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全过程。

一、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形成和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在印刷史上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前,我们的印刷术基本上以雕版印刷为主,雕版印刷就是在一块书页大小、整版的木板上面,雕刻上相关印刷的文字。雕版印刷术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它的存量非常大,一本书它都需要每一块雕版雕刻而成,而且这个雕版不能重复使用,所以工费、耗材、耗资金非常大。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先人就在考虑有什么办法把书籍印刷从那么庞大的雕版的体量与财力的投入下,改成灵活、简便的方式。因此在北宋的庆历年间,那是1041—1048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毕昇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实践,发明了一种活字印刷的方式。

图1 毕昇铜像

毕昇是用胶泥作为原料,经过捣鼓成形,把胶泥制作成一个个小方块,然后在上面刻上我们的汉字,把这个胶泥做成的小泥胚放到火中烘焙,使它质地坚硬,然后按照书籍的内容,按照版式来排版。排版印刷好了以后这块版他又拆掉,这些字又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就大大减低了使用雕版耗费巨大的木材和工费的支出。所以他这项发明就带来了我们印刷史上一种革命性的启发,使人认识到印刷可以用单个的字体字模灵活地进行排版。泥活字的材质存在的缺陷,有什么办法用更好的材质来替代泥活字的呢?我们的古人就在思考,就利用了质地相对坚硬的,像梨木、枣木、棠梨木这种纹理细腻的木头来制作活字,因此就催生了木活字的发明与运用。

木活字印刷技术到底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开始运用的?历史上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在宁夏的贺兰山下出土了一本西夏文的经书叫《吉祥遍至□和本续》(□为缺字)。《吉祥遍至□和本续》这个经书经专家的鉴定,是最早的我们所见到的使用木活字印刷的书籍,它产生的年代是南宋时期。

图2 宁夏贺兰山出土的(西夏)木活字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书影)

史料记载可以确定的木活字印刷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是元大德年间1313年,在《王祯农书》里面记载的《造活字印书法》有专门的章节。当时王祯任安徽旌德县的县令,他用了两年时间让工匠刻制了两万多的木活字,然后印成《旌德县志》。《造活字印书法》里面记载“今有巧便之法”,他认为这是非常巧便之法,工费各方面都省,一个月就印了100多套《旌德县志》。他把这个木活字印刷技术完完整整地从它的刻制工序、用材、刻字、排版到印刷整个工序都记载在他的《王祯农书》里面。

金简也在完成了《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印刷以后,把它归集成一本书叫《武英殿聚珍版程式》,非常详尽地、图文并茂地用了好多插图把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全过程、全部的工艺、技术的一些具体内容都记载在书里面。这本书现在成了我们唯一存世的关于木活字印刷的专著。

图3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刻字图

所以在我们中国,活字印刷术领先于世界,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它的发明催生了印刷术的一种思想革命。那么木活字的广泛应用、取材工巧各方面都得到了历朝历代的重视,逐步为皇家所接受,木活字的印刷因此也就流传了下来。

二、中国活字印刷术分布的核心区域和流传区域有哪些地方?

一般的宗族、家族印一套,或者两三套顶多了,所以如果用雕版印刷肯定不合算,如果用手抄,时间、工费又很大,所以用木活字印刷是非常适合于家谱宗谱印刷的。所以从明清两代,家谱的印刷、宗谱的印刷大多都使用了木活字印刷。这样的印刷技术,由于它扎根于民间的宗族广泛的土壤里面,所以它得以广泛地应用和延续。

一直到民国时期,我们所见到的木活字印刷的版本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它的宗族的情结特别浓厚,因为经过历史的变迁,原来的北方的中原人,由于经常涉及到战乱,大量的中原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大规模地南迁。南迁以后的中原人不忘故土,生于故土的那么一种情结。所以他在南方就特别讲究对于宗谱的延续。

访谈片视频截图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好多的宗谱,像我们在瑞安看到的,我们传承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家族,他就是山西太原郡王氏宗谱(族),而且他的祖先标明出自于河南的固始。所以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宗谱里面,它的标题或者它的祖先的来源都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这一带的中原地区。正因为这种宗族情结,所以修谱的行当一直延续下去,因此木活字技术一直传承下来。

到了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历史的一些原因,宗谱的修辑有些冷却下来。但是在南方的福建、浙江、安徽这些地区,由于它有一个印刷的传统集散地(印刷的传统),更集中了古代各个时期的移民的家族后裔,因此这一项技术还能够逐步延续下来。

到目前来说,由于宗谱的修辑受到了现代高科技印刷技术的冲击,好多地区的这种技艺已经渐渐流失,被现代印刷、电脑等各种技术所替代。唯独在我们闽北、温州这些地区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古色古香、古朴的木活字印宗谱的文化遗传。这就造就了瑞安以东源王氏家族为主体的木活字印刷工匠队伍的存活与延续。

图4 瑞安东源王氏家族木活字印刷(修谱)传承世系简表

温州地区是一个移民社会,温州古代是一个人称“蛮荒之地”的地方。由于濒临大海,台风、海啸各个方面引起江河的倒灌、海水的漫堤,在古代的科技和社会条件下它是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所以人口稀少。

自从宋代,北宋南迁,南宋小朝廷定都于杭州的临安之后,大量的北宋百姓随着朝廷进入南方。因为温州地区接近杭州,所以变成类似于像京畿之地,人口大增。这样(人口大增)又带来了文化、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各方面的繁荣,所以温州从南宋以后开始走向了社会繁荣那么一种景象。

在这个时候、这个阶段里面,我们南边的福建,大量的中原移民由于在福建定居以后子孙繁衍,家族不断扩大,人口增加很快。因为福建多山地,无法有庞大的家族来解决生活,所以开始各方面的移民,逐步逐步移民。在温州,特别是瑞安、平阳这一带,我们都可以看得到这些移民的轨迹,从福建的闽南、闽西南逐步往福建的北部,然后往浙江的南部、温州地区的平阳、瑞安这一带迁徙。

图5 瑞安的谱师们(摄影:吴小淮)

这些人的迁徙,他们是颠沛流离,经历了他们的祖先从中原往南方的移民,又从南方往稍北的闽北、浙江一带的移民。所以他们就带来了固有的寻根问祖的宗族情结,就把不断修谱的工作作为举家迁徙的一项必做的工作。修谱必须要专业的修谱师傅来修,因此修谱这个行业就经久不衰。

在修谱的同时,各个宗族都要祭祀祖先,因此各个宗族他都要到自己落脚的地方建立祭祀祖先的庙宇,供奉祖先的牌位。这样就形成了我们这一带特有的遍布宗族祠堂的现象,每一个宗族、每一个地方、每一姓都有一个宗族祠堂。然后都要定期,形成了每隔15年、20年都要接续修谱的宗族的传统。这种传统延续下来就需要一个谱师队伍为他们提供修谱的服务。正是这种环境造就了在我们这一带还能够把修谱以及用木活字修谱的技术结合起来、传承下来的地域性的、历史性的或者说是一种宗族性的自觉行为。

图6 依山傍水的东源村

平阳坑镇的东源村是目前修谱这个行当最集中的地方,人数最多。按照我们成立的瑞安市活字印刷协会入会会员统计现在是120多人,120多人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周边地区据我们了解就平阳(县)、苍南县也有修谱师,但是不集中,只有数人或者十数人而已。在瑞安是有一个代表性的传承,而且东源村的王氏家族的传承具有非常明显的历史的传承脉络。

三、中国活字印刷术跟其他印刷术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木活字印刷技术的优点就是取材方便,像我们南方地区制作木活字用的是棠梨木,在北方地区用的是枣木或者梨木。这些木材的主要特点是质地细腻,它的纹理不是那么明显、那么粗,而且它比较坚硬,适合于反复地进行刷印,所以说木活字印刷的木材基本上使用这种木材。

图7 大小两号字盘(摄影:吴小淮)

第二个优点是灵活、轻便,一个个木活字可以反复使用、反复排版,这样的话就可以省去像雕版印刷或者其它的一些印刷方式的耗费,它节约成本,它的费用支出相对节省了许多。

第三个优点是木活字印刷携带方便。由于木头相对于铅活字、金属活字或者雕版等更加轻便轻便。雕版的版块有很多,一页都是一块版,合起来就很重。但是木活字字库的字数一般都是一万字、两万来字,我们木活字印宗谱的谱师能够一个人把一两万字的字盘放在一个担子里面挑走,这些字盘叠加在一起,包括那些印版,一次性都能够挑走,它运输方便、移动性强。

图8 挑上木活字行当上宗族祠堂梓辑宗谱

因为用木活字印宗谱,我们的谱师都是要到各个宗族祠堂上门修谱,要在那边进行采访、再修改,等宗族审定以后印刷,所以都是上门修谱为主。所以必须把全套的行当都带过去,重了搬运起来就比较麻烦,木活字就比较轻便。所以从这些角度来看,木活字印刷与其他印刷技术相比的话,它主要是适应性强,适用于印刷数量不多、而且是流动性印刷的这种场合。

木活字印刷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使用我们传统的墨汁,而且使用的是宣纸。墨汁印到宣纸上面,它是渗入到宣纸的纤维里面,不是印在纸张的表面。我们现代的印刷技术,印的是油墨或者碳粉,都是直接附着在纸张的表面。那么附在纸张表面,日长月久、积年累月以后容易褪色。墨汁作为我们传统的老祖宗的工艺,它渗入到宣纸的纹理里面、纤维里面以后,它随着纸张共存亡。除非这个纸张破碎了,纸张没了,纸没了,只要纸张还在,墨色就不会褪去。

图9 刷墨的下刷(左)和刷印的上刷(右)

同时用线装装订了以后,它的牢固度强,因为它没有现代印刷技术那种胶合、铁钉这种手段,线装它不容易散页,就算是散页了,还可以通过重新装订、修补的方式,重新把它组合在一起。

所以为什么木活字印刷技术现在还有宗族愿意做,还能够流传下来,使得我们好多有修谱需求的这些宗族,认为这是一个能够保存很久的一种方式。而且他们认为这是体现了古色古香的、纯粹的我们民族文化内涵的东西。因为谱牒文化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木活字印刷技术是我们的传统的技艺,这二者是我们历史流传下来的谱牒、宗谱的承载的基本传统形式。所以用木活字这种方式来印刷,既存在着它实用性、保存上的这种优点,又存在着传统文化承续、承载和继承的那么一种情结,所以它是一种非常好的印刷技术。

四、请您谈一下中国活字印刷术具有的功能、价值和意义。

从历史角度来说,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印刷术、印刷文明的进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说好多的现代的印刷技术,都起源于我们中国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先辈们的创造、发明。

第二个,活字印刷术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现在仍旧顽强的存在于我们的民间,它同时又承载了我们中华文明、文化里面重要的一支谱牒学的文化。所以说它既是技艺,又有文化的承载,而谱牒学又承载了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寻根问祖,这种民族性的、民族意识的、自觉的,自律、自爱和自强精神的发挥与继承。

图10 活字印刷术传播海外

因为你看宗谱里面,它都有激发宗族奋发图强的族规的内容,它是激发我们宗族人们奋发图强的非常重要的一种载体,所以它既是记忆载体,又是文化载体。

这一点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保护和继承木活字印刷技术,而且通过木活字印刷技术把它在我们的宗族文化、宗族档案、宗谱和我们的各个姓氏的宗族团结和奋发图强的这个角度起到正面的作用,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我们在民间现在提倡的创造和谐社会,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非常重要的既代表文化又代表人文精神实质的一项技术。

五、新形势下,中国活字印刷术有哪些创新,其生产流通情况如何?

在木活字印刷技术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以后,木活字印宗谱是它传统的领域,也是传统的行业。

图11 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召开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工作会议

在这个行业现在的竞争和冲击的状况下,单靠木活字印宗谱的这个传统的途径也是难以维继。木活字印刷技术它不仅仅是应用于宗谱的印刷,它是古代先民书籍印刷、各种印刷的重要印刷方式之一。因此,为了这项遗产能够传承,我们的传承人、我们政府的保护部门和社会,都看到了拓展木活字印刷现在应用领域的各种途径与手段,因此把木活字印刷技术从单纯的印宗谱的这个行业内能够拓展开来,开发或者应用于我们社会所需求的各种领域,这是大家的一个共识,也是近几年来,我们许多人在探索的一个途径。

图12 晚清玉海楼刊印书版

比如说像我们瑞安活字印刷协会的会长王法炉,他是王氏家族的传承人之一。他担任会长以后,就放弃了自己原来办的棉花作坊的这个生意。他这八年来连任会长,都投入到木活字印刷品的开发当中,印了好多的木活字印刷的书籍,比如说许多政府部门、文化部门交付印刷的古籍再版,像我们的《三字经》《道德经》《千字文》《弟子规》,还有一些比如说《永嘉大师证道歌》等等都经过他的手进行制作,而且还印刷了其他的形式,比如说印刷了长达八米的《金刚经》长卷配上雕版的图画。

图13 东源村举行庆祝活字印刷协会成立的盛大活动

还有一些像王志仁、王钏巧他们用木活字制作一些诗词、文字的摆饰件等礼品,都是在木活字印刷的衍生品上面进行探索。经过浙江省(新闻)出版局的批准,木活字印刷协会专门在东源村成立了活字印刷有限公司,具有古籍印刷的出版资质。这样就大大地拓展了我们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应用范围,这种应用范围产生了比较大的社会反响。

六、中国活字印刷术目前面临怎样的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我们说文化的传承,我们读经、读书、读古代名著,我们进行古文教育,这些人人都能够接受,都能够读得通。但是像技艺性的传承涉及到技艺的掌握问题。在木活字印刷技术里面,除了印刷技术以外,它最难的难点在于它的刻字技术。刻字技术在我们现在木活字印刷技术这个角度来说,比专业印刷单位的刻字技术更难把握。

但是我们东源的木活字印刷它有个特点,由于它存在于民间,它是我们修谱的木活字传承人个人的一种行为,所以它的木活字的刻印需要掌握两项技术,就是把专业印刷单位的这种技术,写跟刻,就是写工与刻工,由两个人来完成要合并在一起完成,只能一个人完成。

图14 在字块上写反字

那么要求谱师他们必须首先要学会反手写字,就是把字反着写在我们一个个字模上面,那么这个写字就必须要练就一定的书法功底,第二个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刻字,所以一身兼二职,他既是写工又是刻工。所以这项工艺的难度,需要三五年时间跟着师傅学。

我们现在所认定的从国家级到瑞安市级的传承人,这一批人他们基本上都是从十三四岁、十四五岁,十几岁就开始跟着父辈,跟着他们的长辈学习刻字。所以还要少年学习才能够熟练地掌握这项技术。这就带来了传承上面的一大问题,必须要培养我们的传承人,而这个传承人的培养,并不仅仅停留在会刻字,或者我们现在说是篆刻的那么一种爱好的水平上面,他必须要建立在工匠型的、批量的刻字,熟练这种技术的基础上面。所以这个我觉得确实是个难点。

图15 斜刀法刻字

我们现在可以进校园、进课堂,可以带徒,传授我们木活字的刻字技术,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带徒必须要带出精英。我们所说的精英就是能够实际应用到我们木活字印刷技术上面的刻字技术,这我觉得是传承上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涉及到传承的问题就是培育市场的问题。培育印刷市场是这项技术传承必需的环境。我们说一项遗产也好、一种技术也好,如果它离开了它应用的范畴,那它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母体,它必然会消亡。木活字印刷技术从古到今它依赖印刷市场的存在而存在,那么现在的印刷市场被现代化的印刷手段所蚕食的情况下,木活字印刷市场在哪里?我们说它的基础市场在于宗族印宗谱的这个环境当中。

从现有的条件来看,广泛存在着浙南闽北、温州地区这一带的宗族祠堂,宗族的修谱它会经年不衰,在可以想象的几十年间,它不会消亡。但是它市场在,它的印刷手段要变化,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这个市场里面,继续让木活字印刷站住脚跟,这就涉及到市场的培育问题。

我们现在出台了鼓励传承人用木活字印刷宗谱的措施和政策,也给予了资金上的补助,这无疑是非常好的一个政策。但是我觉得这个里面缺少了一个环节,就是对市场的需求端的鼓励。我曾经提出,我们要把我们的保护视角,从单纯的对传承人的保护角度延伸到它的市场的那一端。它市场的那一端是各个宗族修谱,我们要宣传、鼓励我们修谱的宗族采用我们国粹的木活字印刷技术来修谱。

这里面涉及到用现代手段修谱的支出费用要大大低于用传统的木活字印刷技术修谱的费用的价差问题。我想不妨可以考虑在给传承人用木活字修谱一定的资金鼓励的方法上,我们也可以给予用木活字印宗谱的宗族荣誉性的鼓励和适当的资金补助这种经济上的鼓励。

我觉得这不妨是一个我们值得探索的问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探索问题。这就是我所强调的必须保住或培育木活字印刷技术印宗谱这个市场的至关重要,现在还没受到重视、还没实施的一个方面,我认为应该是抓紧时间,必须要急于解决的问题。

七、圆谱仪式在宗族文化里面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实践,请您通过圆谱仪式谈一下宗族文化。

木活字印刷技术我们现在传承的主要方式是印宗谱。木活字印宗谱一直以来是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应用领域,从明清两代到当代存在的重要的、生存的、继承的途径。

图16 选定吉日,在宗祠中举行隆重的圆谱祭祖仪式(拍摄于叶氏宗祠,摄影:杜丽丽)

木活字印宗谱实际上是一种技术的应用,它背后承载的是宗族的文化情结。所以说木活字印宗谱它所有的流程,它的头、它的尾,它的开启先声、它的结尾,它的担子的两端都是挑着中国传统谱牒文化、宗族文化。

按照中国传统的谱牒学或者宗法概念,每15年到20年是一个阶段,就是说宗族的繁衍、人的生育,15年到20年它都有一个轮还,要增加人丁。那每增加人丁就要在我们的宗族里面接续下来,所以15年到20年、或者25年、30年,都是各地宗族修谱的一个阶段。

图17 盛大庄重的圆谱仪式(拍摄于叶氏宗祠,摄影:杜丽丽)

在这个阶段里面,各个宗族首先要把谱师请过来,然后把新增加的人丁和新发现、新增加的一些有关宗族的情况,纳入我们新修谱的内容里面。我们木活字印刷宗谱的工匠们、谱师们在修好这个宗谱以后,宗族把这个新修谱作为宗族的一个大事,它作为一个家族的档案,是每一个宗族非常珍贵的秘籍。修好的谱并不是简单的把谱修好了,我验收拿过来付钱就行了,必须要举行一套隆重的仪式。

这个仪式总的思想、总的归结点就是我修好了谱,是我祖先子孙后代延续繁盛的一种证明。那么我要把新修好的谱供奉到祖先面前,告慰祖先,你的后代子孙繁衍、繁荣昌盛。在谱牒文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下,修好谱宗族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叫做圆谱仪式。

圆谱仪式基本上都会在各个宗族的祠堂里面进行,选好良辰吉日、选好时间,然后汇集宗族的人员,包括宗族各房派、各家支的代表和当地的同姓或者异姓的、周边的宗族派代表进行祝贺。在宗族祠堂的祖宗的神案面前,要把新修好的谱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供案、案桌上面,前面供上供品,然后由谱师主持这个圆谱仪式。要念告慰祖先的祭文,祭祀祖先,同时要敬天、敬地、敬祖宗,进行叩拜、三叩九拜、敬酒的传统仪式仪轨。

图18 宗谱在族人手中传递,以示源远流长(拍摄于叶氏宗祠,摄影:杜丽丽)

最后要把新修好的宗谱在参加圆谱仪式的各个族人手中传递一遍,以示源远流长、传谱以祚,就是代表传承、家族兴旺的一种吉祥的方式。最后要把这个宗谱封到箱子里面贴上封条,作为宗族的档案密不示人,除非在下一次修谱的时候才能打开这个存谱的箱子。这就是盛大的圆谱仪式的场景。

图19 圆谱仪式结束合影留念(拍摄于叶氏宗祠,摄影:杜丽丽)

圆谱仪式是修好宗谱以后必不可少的仪式,也是我们木活字印刷技术现代传承所涉及的民俗或者后续的一种文化内涵。它既是带有一定敬畏的传统仪式,也是展现传统仪式的一种方式,所以说它是作为木活字印刷技术传承延续的一项内容。

(文字:根据口述访谈稿整理;图片:部分由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展示馆提供;视频制作:河南华之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资料整理 / 视频精编:刘爽)

编辑:谭立波 李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