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正式确定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该保护区涵盖湖北宜昌的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简称“宜昌片区”),以及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境。其中宜昌片区地处清江中下游,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土家族等民族的文化沃土,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山歌、打溜子等具有土家族特色的非遗,成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鲜活例证。
“宜昌片区正打开传统文化的创新视野,让其在广阔的领域开花结果。”宜昌市群众艺术馆(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馆长黄贞进说。
7月15日,沉浸式大秀《一叶芳华》在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红茶工业遗址首演。演出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茶厂工人的青春与爱情故事为主线,将氤氲的茶香、热烈的山歌与迪斯科的跃动旋律交织在一起,带领观众感受工业记忆与民族风情的独特魅力。
作为宜红茶的发源地,五峰的茶香曾沿着古老的万里茶道飘向世界。承载这段历史记忆的五峰精制茶厂遗址被完整保存下来,历经扩建与增修,成为鄂西近现代茶工业最真实、完整的史迹之一。
近年来,五峰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这片占地超18亩的工业遗产,如今已蝶变为集文化展示、教育研学、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工业景观公园。空间重构、创新演艺给遗址带来了人气。
“多情莫如土家女,一曲山歌传佳话。”在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清江画廊景区,融合了长阳山歌、南曲、哭嫁等16项非遗的土家族民俗情景歌舞秀《花咚咚的姐》正在上演,悠扬婉转的南曲令游客沉醉,高亢嘹亮的山歌、以悲衬喜的哭嫁、质朴的梯田劳作,描绘出一幅浪漫灵动的土家族风情画卷。
“以前看演出就是坐在台下看个热闹,这次完全不一样,当土家族婚俗表演呈现在眼前,我感觉自己走进了土家族的生活,这种沉浸式体验太难忘了。”武汉游客李女士说。
《花咚咚的姐》为景区注入活力,更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鲜活案例。据统计,2024年,《花咚咚的姐》演出380场,接待游客5万人次,演出收入达350万元。
在政府主导、传承人发力、社会参与模式下,宜昌片区打造了“宜昌礼物”“长阳礼物”“五峰印象”等文创品牌,推出竹编耳环等152种土家族非遗衍生品;开设非遗体验馆,并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研发“撒叶儿嗬”三维动画教学视频,让非遗体验数字焕新;在“清江椪柑”包装上印刷长阳山歌二维码,悠扬的土家山歌借着当地土特产传唱五湖四海……
2024年,宜昌片区接待游客217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9亿元。此外,该片区还建成市级线上VR(虚拟现实)非遗馆及数据库,通过文化传承工程,每年培养民族文化小传人6000余人;每年举办各类非遗展示活动超百场,惠及群众30万人次,形成了“山同脉·水同源·民同心”的民族节庆活动矩阵,走出一条民族文化与自然遗产和谐共生、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