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10-14   星期二   农历八月廿三   寒露 寒露
字里识遗丨这些关于传统节日、节气的非遗项目小知识,你了解吗?(第二期)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刘爽 创建时间:2025-10-09 12:20:00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我们自2022年起推出字里识遗专题。今年,我们将延续拓展已有系列内容,通过解读非遗代表性项目名称中的不常见汉字、易误读误写的汉字,了解该项目的文化内涵。

我们分五期为大家带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涉及传统节日、节气的不常见汉字,一起认识这些汉字并掌握正确读音,感受这些项目丰富的文化信息。

第二期我们来认识“卍”“坂”这两个字~

一、元宵节(永昌县卍字灯俗)

“卍”是梵文,含义为“吉祥之所集”,是“瑞相”和“万德吉祥”的标志。唐代武则天将“卍”读为“万”。据《永昌县志》记载,毛卜喇“卍”字灯会是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甘肃永昌毛卜喇(蒙古语音译)人从京城引进,“卍”灯俗所用图谱,由毛卜喇李家世代相传。2008年,元宵节(永昌县卍字灯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卍字灯模型(来源:“金昌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在元宵节闹灯时,人们在村中心选择一块空地,按灯谱栽杆,横竖各十九排,每排十九杆,间距一般为2米,呈正方形,杆高2米,共361根。在主场正中竖一主杆,高8至10米,上挂大型花灯,其余杆上挂360个小型花灯,象征农历360天。杆间按图谱用绳子联结,观灯者只能按规定路线行进,左旋右转,盘旋迷宫,趣味无穷。在进出口还要扎一彩门彩灯屏障。灯场对面设置“灯山”,也用360盏花灯,逐次排成不同祝福的字样,闹灯时秧歌队顺道盘舞,热闹异常。

卍字灯(来源:“金昌文旅”微信公众号)

二、元宵节(上坂关公灯)

在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罗亭镇上坂村曹家自然村,有一个元宵节习俗,独具特色。人们为了纪念关公,会从春节开始制作上坂关公灯,它是集音乐、舞蹈、技艺等一体的花灯艺术。因其做工精细,造型别致,也被当地人称作“关公龙”。

上坂关公灯由形如“丰”字的灯头、灯尾和一条条插着三盏多棱角大灯笼的板凳灯身组成。当地人称一条板凳为一桥,桥数越多龙身越长。它以庄重、热烈、气势磅礴而闻名,游舞时场面蔚为壮观。

“丰”字头灯(来源:“江西非遗”微信公众号)

每逢元宵节,每户人家都自觉地接上一桥,每一桥的一切开支都由自己负责,而灯头、灯尾则由村里负责。出灯时,灯头、灯尾由村里长老或有威望的村民撑持,前后、左右则有几个身体健壮的青年护灯。出灯的整个过程,都有鼓乐相伴。人们抬着关公灯轮流到村中各家拜年祈福,祝愿全村邻里和和睦睦,户户平平安安;感激关公对村落的护佑,表达人们对关公的敬爱之情。2011年,元宵节(上坂关公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