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10期:2018年5月21日—6月3日
本期信息一览:
▲ 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新闻发布会
▲ 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 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
▲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新闻发布会在天津举行
▲“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在北京上演
▲ 多地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一、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新闻发布会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简称“遗产日”)。5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遗产日非遗活动的主题、口号和重点内容,介绍了遗产日非遗活动的特点及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的有关情况。2018年遗产日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届时,将有包括全国非遗曲艺周、非遗公开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等在内的三千多项活动同步开展。(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相关链接: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大幕拉开
二、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全国共计383个传统工艺项目入选,涉及纺染织绣、服饰制作、编织扎制、雕刻塑造、家具建筑、金属加工、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印刷装裱、食品制作、中药炮制、器具制作等14个门类。
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是《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旨在选取并重点支持一批具备传承基础和生产规模、有发展前景、有助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推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案例,带动全国范围内传统工艺的发展和振兴。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基础,重点考虑了面广量大,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同时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项目倾斜。(来源: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站)
相关链接:文化和旅游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的通知
三、 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支持高校围绕民族民间音乐、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民间舞蹈、戏剧、戏曲、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和民族传统体育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传承基地,通过高校强大的学术理论资源和丰富的优秀人才资源,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内容包括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六个方面。教育部将对认定的基地予以经费、课题、平台、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来源:教育部官方网站)
四、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新闻发布会在天津举行
5月24日上午,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新闻发布会在天津大剧院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将于6月7日至14日在天津举办全国非遗曲艺周,本次展演活动覆盖全部127个大项的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开幕演出将邀请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师带徒方式,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精华部分进行演出,展示近年来曲艺类非遗保护成果。期间,将在天津市群星剧院和天津市河西区文化中心连续举办20场系列演出,并安排了配套的专家点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将组织100余场曲艺进社区(村)、企业、校园、军营活动。另外,还将召开总结座谈会,对全国非遗曲艺周进行学术总结,对提升曲艺项目保护传承水平进行研讨。(来源:“天津文艺广播”微信公众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相关链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曲艺周活动安排
五、“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藏族蒙古族史诗《格萨(斯)尔》、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誉为我国的“三大史诗”。为更好推进中国史诗学学科建设,推动中国多民族史诗传统的赓续和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承办的“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于5月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介绍了国内各民族史诗的分布现状,通报了我国“三大史诗”保护和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果。“三大史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演述了史诗片断,同时阐述了对所传承史诗的理解和承担的重要传承使命。史诗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少数民族文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学术研究角度探讨了“三大史诗”的文本特点、文化属性及社会价值等,并对相关非遗保护工作进行了展望。(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化报)
相关链接:从历史走向未来延续民族史诗文化血脉 “推动‘三大史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六、“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在北京上演
为迎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支持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与恭王府博物馆共同主办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系列活动——“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于5月31日晚正式启幕。本次演出季由昆曲、古琴两大入选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演出组成。昆曲演出部分由上海昆剧团担纲,古琴专场由“中青年琴家专场”、“泰山北斗映蓝天——名家名曲专场”组成。(来源:中国文化报)
相关链接:“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将办
七、多地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为迎接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日,多地举办了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要包括:
● 江西省在省美术馆举办“多彩非遗 美好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来源:江西省文化厅官方网站)
相关链接:“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昌隆重举办
● 江苏省在淮安举办“运河传情 匠心筑梦”——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大展。(来源:“精彩江苏”微信公众号)
● 河南省在河南博物院举办“匠·心——河南省传统工艺保护传承成果展”。(来源:“河南非遗”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匠·心——河南省传统工艺保护传承成果展”在河南博物院开幕
● 湖南省在长沙雨花区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暨长沙雨花非遗展演周。(来源:“湖南非遗”微信公众号)
● 吉林省在省博物院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市民体验暨快乐六一吉博行·百米长卷绘童心”活动。(来源:“吉林省艺术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吉林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市民体验暨快乐六一吉博行·百米长卷绘童心”活动
● 广东省在省文化馆举办“人文岭南少年行·我是非遗小记者”采访体验活动启动仪式暨“南方雅荷-南方小记者”俱乐部成立大会。(来源:南方网)
● 重庆市举办以“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重庆市第九届“文化遗产月”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来源:“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重庆市举办第九届“文化遗产月” 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