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5   星期日   农历三月廿七   
浙江海宁:创新皮影保护形式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王晓莉 创建时间:2016-12-26 09:46:00

海宁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徐二男和徒弟们(摄影:陈杰)

皮影戏下乡(摄影:王飞庆)

海宁皮影戏参加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摄影:王晓莉)

海宁皮影戏是目前江南仅存的国家级非遗皮影戏艺术,具有典型的南宋风格。2011年11月,“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宁皮影戏唱腔上以“弋阳腔”“海盐腔”两大声腔为基调,极富水乡韵味;制作上以“少雕镂、重彩绘、单线平涂”为主要特点,影偶整体以单手、并足(侧身)为主;表演上,影人转身、翻、跳非常灵活、运用自如,武戏中的持刀枪、挥拳格斗、挑头(砍头)等高难度武打动作尤为精彩,是江南皮影戏一绝。

在皮影艺术不断衰落的今天,海宁皮影戏独树一帜,走出了一条“传承传统皮影戏,创新皮影保护形式”的道路,使海宁皮影戏的传承队伍、观众群体、表演市场不断得到提升。

深入挖掘,突出重点夯基础

海宁皮影戏分散在浙江海宁盐官、周王庙、斜桥等多个地方,各个戏班互相融合但又自成体系,各个传承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精,因此,完整排摸和记录海宁地域内与皮影戏相关的历史资料、传承脉络、唱词曲谱、道具图片,既是海宁皮影戏保护传承工作的核心基础,也是其他保护措施得以开展的首要前提。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海宁市就录制了郎自立等部分民间知名艺人的皮影戏唱腔和剧本片段。2004年,再一次组织海宁主要的皮影戏表演艺人,对唱腔和剧本进行录音和整理,共录制皮影戏VCD光碟27版,有效保留了一批珍贵的影像资料。

2008年,海宁市制定了《海宁皮影艺术保护五年计划》,其中,在资料抢救方面,明确提出了“八个一”的具体要求:有一套完整的皮影文字史料,有一套完整的皮影剧本、曲谱、曲牌资料,有一套完整的音像图片资料,有一套完整的道具、乐器、头饰、服装等实物,有一本关于海宁皮影艺术研究论文的集子,有一本反映皮影人物、动物、造型、场景的专题图集,拍摄刻制一套皮影戏VCD光碟,培养一支皮影艺术后备队伍。2009年,又开始实施“海宁皮影戏传统剧目录音录像保护工程”,成立了由老艺人和年轻学徒组成的传统剧目录音录像保护小组,一方面抢救传统老戏,另一方面老艺人带徒授艺,提升年轻学徒的表演水平。2016年,该工程已顺利进入收尾阶段,在其中担任指导老师的国家级传承人徐二男和张坤荣,都已从上手(主演)位置上退了下来,现在幕布后大展拳脚、叱咤风云的都是他们的徒弟了。“这8年是徒弟们成长最快的8年,以前都是我当上手,他们当下手,但现在上手、下手都由他们来,我只要在旁边指导就可以了。”提起录音录像工作,徐二男大为肯定。

截至2016年,海宁市共收集、整理皮影文字史料28万字,编纂出版《海宁皮影戏》(剧本)《海宁皮影戏》(图文版)《海宁皮影戏图集》等一整套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皮影戏书籍,排练皮影戏剧目94出,记录皮影戏曲谱116首,录制皮影戏光碟45张,征集保护皮影戏实物道具千余件,挖掘收集工作取得的成果远远超越了当初的预定计划。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出版,成为记录海宁皮影戏的珍贵史料,永久保留了海宁皮影戏的图文资料。

现在,新的海宁皮影戏“八个一”保护措施实施方案启动:制定一个保护方案,成立一个专家指导组,组建一个工作班子,建设一批传承基地,搭建一批展示平台,整理一套档案资料,出版一册普及读物,完善一套政策机制。预计到2018年,海宁市将全面构建完备的海宁皮影戏政策保障体系、社会传播体系、品牌推广体系和传承发展体系,使海宁皮影戏得到全面保护、有效传承和创新发展。

师徒签约,活态传承促发展

皮影戏曾经在海宁遍地开花。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宁境内尚有戏班20多个,演员120多人,皮影戏演出市场非常繁荣。“文革”后,海宁皮影戏进入了低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日益关注和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海宁皮影戏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机遇。

2009年,海宁市开始实施“师徒签约机制”,每年从学徒中挑选出具有培养资质和发展潜力的,和传承人签订师徒传承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等,确保传承工作有计划、出成果。目前,已有皮影戏签约师徒10余对。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确保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制度化和科学化,还专门制定了考核激励机制,对各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学徒进行补助。值得一提的是,海宁市的师徒签约机制为浙江省首创,2009年文化部非遗司来海宁督查非遗保护工作时,肯定这个做法对非遗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值得各地借鉴推广,随后,浙江省文化厅也将海宁市的师徒签约机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与此同时,海宁市还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徒带教活动。先后在白漾社区、南苑社区、海宁市文化馆和周王庙镇开设海宁皮影戏传习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学员,进行海宁皮影戏表演和影偶制作的免费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海宁皮影艺术爱好者,充实了海宁皮影戏保护后备人才队伍。

通过几年的师徒带教工作,新一代海宁皮影戏艺人开始崭露头角。海宁皮影戏年轻艺人张靓、赵力、郎章铭等多次作为中国皮影戏代表赴伊朗、卡塔尔等国进行交流演出,影偶制作艺人徐芦燕的作品先后在西班牙、俄罗斯、卡塔尔等国展出,并荣获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等众多荣誉。由海宁皮影戏传承人和学徒一起表演的《水漫金山》获第十二届“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人蛇千古情》获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优秀节目奖,《鸡斗》获浙江省曲艺杂技调演金奖……

培育基地,传承发展促成效

目前,海宁共有3个皮影戏保护传承基地,分别是海宁市斜桥镇中心小学、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浙江钱江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其中,斜桥镇中心小学作为皮影戏的传承教学基地,切实承担了皮影艺术的乡土教育重任;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和浙江钱江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则主要担负起海宁皮影戏传承保护和市场发展的双重任务。除此之外,海宁市还有两个海宁皮影戏专题展示馆:衍芬草堂海宁皮影戏陈列馆重点介绍海宁皮影戏渊源特色,展示皮影表演道具、演出服饰等实物资料;江南水乡非遗馆中的海宁皮影戏专题展示馆目前正在陈列布展中,侧重于海宁皮影戏表演场景的再现与活态互动。

在浙江,斜桥镇中心小学的学生皮影剧团可谓赫赫有名。这支组建于2000年的皮影剧团发展至今已培训了少儿皮影艺术人才400多名,为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该校副校长吴晓华介绍,近几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传承,每年投入3万多元经费用于更新和添置皮影戏器材、音像材料和教师的再培训,已初步形成了集皮影戏制作、表演、教学、剧本编创为一体的皮影艺术传承教学基地。目前,学校有皮影戏乡土教材1册、皮影教师3名、皮影制作室(表演室)1个、皮影舞台1个、皮影道具8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校的皮影戏艺术活动,从2003年起,该校就开设了以皮影戏为主、每周一课时的乡土艺术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皮影戏道具制作和表演。老师们还将皮影戏结合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美术课中进行皮影道具的简单制作教学,音乐课上让学生进行“敲、打、唱、说、演”的表演训练等。通过学科整合、渗透,努力提高全体师生对皮影艺术教育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

海宁皮影艺术团有限公司和浙江钱江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海宁南关厢皮影戏馆和海宁盐官皮影戏馆,是海宁皮影戏常年对外演出的场所,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村)演出150余场,参与各类对外交流演出展示20余次。他们以“立足传统,发展创新”为原则,排练出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如西游记系列《孙悟空大闹龙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浙江特色皮影戏剧目《人蛇千古情》《占鳌镇海》《灯彩传奇》,以及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欢迎的现代童话剧《青娃王子》《葫芦娃》《小猫钓鱼》等。这些剧目成为海宁皮影戏长演不衰的法宝,开拓了皮影戏的演出市场,走出了一条非遗保护与旅游、文化发展有机结合的道路。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海宁已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皮影戏保护传承机制,皮影之花也已重新在海宁大地上盛开。随着全社会对非遗越来越重视,海宁皮影戏必将迈上新台阶,创造新的繁荣。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