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01   星期三   农历三月廿三   
非遗大展“京味儿”满满
作者:3708 创建时间:2012-06-13 10:13:00

 

非遗大展“京味儿”满满
  

 非遗大展“京味儿”满满

 非遗大展“京味儿”满满
 
非遗大展“京味儿”满满
 
非遗大展“京味儿”满满
 

    “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这次大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集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播,营造浓厚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氛围,达到广泛深入开展保护、传承、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此次展览的内容包括: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类别项目的展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类别项目的室内展演;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演示。

  具体展示项目有:雕錾塑作:象牙雕刻、北京蒙镶等22项;扎绘织绣:北京灯彩、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等11项;琴棋书画:古琴传统制作技艺、戴月轩湖笔制作技艺等25项;传统医药: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药香制作技艺等11项;表演竞技:北京皮影戏、抖空竹等4项。

  这次展览是北京市举办的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传统文化类展示活动,展览将持续至6月17日,观众可免费领票入场参观。

  本报今天为大家介绍几个传统“非遗”项目和传承人。

  金漆镶嵌历史七千年

  金漆镶嵌是中国传统漆器的重要门类,已有七千年悠久历史,其工艺品种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发展。北京是六朝古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漆器产区,尤其是元代油漆局、明代果园厂、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等皇家御作,都为北京漆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北京金漆镶嵌工艺门类繁多,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其工艺包括镶嵌、彩绘、雕填、刻灰、断纹、虎皮漆等,品种包括器皿、摆件、家具、屏风、牌匾、壁饰等,题材十分广泛。无论从师传系统、工艺技法到艺术风格,都直接继承和发展了明清宫廷艺术。完整继承这门技艺的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是北京金漆镶嵌厂,是1956年由16家作坊采用“公私合营”方式联合建厂的国有企业,2005年改制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6月“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是该项目的申报和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门传统技艺,北京金漆镶嵌厂从2007年起就一直在开展“大师带徒”活动,培养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热爱漆器事业,有发展前途的人,旨在培养新一代大师。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同时也是中国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柏德元表示,金漆镶嵌技术难在是一门综合艺术,表现手法极其复杂,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掌握木工、漆工、修饰等全套技术,想要学成技艺不仅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还要靠一刀一刀地刻,一笔一笔地画,历经多年打下扎实的功底。

  景泰蓝品种已有两千多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对景泰蓝都有各种误解,有的以为它是瓷器的一种,或者以为它来自民间。其实景泰蓝是多工艺、多材料结合的产品,全名叫“铜胎掐丝珐琅”,与瓷器毫不相干,景泰蓝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这种金属与“火”的艺术,多年来一直深藏闺中,不为人知。景泰蓝一直是宫廷制品,是皇家和王府的专用品,寻常百姓家里是见不着的,皇帝偶尔把它作为赠品赏给大臣,王公大臣以家里能摆件景泰蓝而炫耀恩宠和尊贵,因此,景泰蓝“比珠宝玉石更珍贵”。

  景泰蓝雍容富丽,精美华贵,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立于1956的北京市珐琅厂是目前全国景泰蓝行业中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雄厚的专业技术实力,使京珐牌景泰蓝在继承明清两代优秀传统技艺基础上有了飞跃发展,工艺质量、艺术水平超过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代表了当代我国景泰蓝艺术的最高水平。

  北京市珐琅厂是由42家珐琅厂、作坊、造办处组合而成。郭沫若同志为其题写厂名。建厂时景泰蓝的生产工艺大都还沿袭着过去的方式,生产周期长,产能低。自1958年,工人们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这些技改在现在看来虽然很简易或简单,却改变了数百年沿袭的传统模式,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革命,它极大推动了景泰蓝技艺的进步和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景泰蓝行业的恢复时期,产品大都承袭了明清时期的风格。70年代以后景泰蓝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仅产量很大,花色品种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从50年代到80年代末,景泰蓝主要是出口换汇,支援国家建设。进入90年代后,景泰蓝主要市场由国外转移到国内。市场的转移,激烈的竞争,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景泰蓝个性化、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它极大推动了景泰蓝艺术的发展,轰轰烈烈的产品创新应时而生,并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使京珐牌景泰蓝从解放初期的4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两千多种。如今,景泰蓝行业的职工队伍虽然相比过去在急剧萎缩,但景泰蓝的制作技艺,景泰蓝的艺术水平却有了飞跃的发展。造型、纹样、色彩、丰富多样,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2011年的作品《福禄万代》选取葫芦为主题。葫芦,谐音福禄,是中国民间传统意义的吉祥之物。雕刻精致的椭圆硬木基座上,三个形态各异的大、中、小主葫芦似祖孙三代,加之金色枝蔓串起的六个富丽典雅的景泰蓝各色葫芦、熠熠生辉的绿叶,在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无不在向人们传递着对子孙后代的虔诚祝福。该作品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米振雄创作,集各工序高级技师精心制作而成。

  内联升千层底工序90道

  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手工技艺。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的制作技艺一直沿用传统手工制作方式,千层底布鞋制作采用特级和定织的纯棉、纯麻、纯毛礼服呢等天然材料,制作一双完整的布鞋需要经过90余道工序才能完成。2008年,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内联升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企业经过全面、严格的选拔,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凯英精心挑选3名徒弟,专门接受他亲自传授技艺,同时,选用了一批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年轻、稳重、爱好并热心于传统制鞋技艺的年轻技工,使得每道手工工序都后继有人。2011年内联升推出官方网上商城尚履商城,并即时进行商标注册,对鱼龙混杂的虚拟网购市场进行了打假维权活动,进一步维护了老字号在消费者心中的优质印象。

   遗传承人活跃大兴

  王鹏

  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

  王鹏师从沈阳音乐学院乐器工艺系教授赵广运先生学习斫琴艺术;古琴演奏启蒙于沈阳音乐学院教授朱默涵先生,后师从广陵派琴家梅曰强先生。毕业后一直从事斫琴艺术的研发工作,2001年创建“钧天坊”品牌;2009年创立了北京钧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在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中,不断积累传统经验并勇于创新,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精湛、完备、系统的斫琴工艺。

  贾朝生

  白庙村音乐会传承人

  贾朝生自幼加入白庙村音乐会,经过多年刻苦练习掌握了该音乐的核心技能,熟知音乐会所有会规。1997年白庙村音乐会进入市级名录后成为该项目传承人。他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在自己招收3名弟子的同时要求所有成员均招收一名弟子。组织音乐会老会员整理曲目70余首。在大兴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对外交流展示6次,在大兴报、大兴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专题节目4次。在该项目所在地长子营镇党委宣传部和该村村委会的支持下,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举办民俗活动。使白庙村音乐会有了生存的空间。目前贾朝生已76岁高龄,仍热心于该项目的传承,关心白庙村音乐会的发展,为区域内其他项目的传承人做出了表率。

  张全亮

  吴式太极拳传承人

  张全亮师从于著名武术家太极拳大师王培生先生,20余年勤学不止成为一代太极拳大师。张全亮为吴式太极拳发展倾注一生心血,收有弟子门人近万人,为吴式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非遗保护在朝阳社区居民中

  朝阳区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民族传统节日及国家“文化遗产日”,创意了“元气”、“仙气”、“香气”、“清气”、“国色天香”等特色系列非遗文化品牌,使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活”了起来。

   清明节,举办“远去的名伶”戏剧照片资料收藏展和民国旗袍服饰展;中秋节,以团圆为主题,邀请呼家楼街道的100个家庭欢聚一堂,吃月饼,拍全家福,赏民俗演出;文化遗产日期间,我们深入全区多个街道举办了“大碗茶故事会”,打破了以往的演出形式,开辟了“喝茶听故事”这一便于百姓参与的新样式,将非遗展示活动送到社区百姓身边。在此过程中,我们收获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了这么多年的对门邻居,还没说过话,在这次故事会上,聊了天,感到整个社区就像一家人。”这样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话语,让我们感到这种推广活动不仅达到了“非遗保护、人人参与”的目的,并且增强了社区邻里间的凝聚力。

(来源: 北京晚报 记者:罗 颖)

(编辑:江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