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1-03   星期日   农历十月初三   
古琴艺术(岭南派)
项目序号:65
项目编号:Ⅱ-34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广东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广州市
保护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广州市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广州市
  
  古琴又称“琴”、“七弦琴”,别称“绿绮”、“丝桐”等,是一种平置弹弦乐器。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且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除独奏外还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及琴箫合奏等。目前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古琴形制至迟到汉代已经完备。经历代琴人和文人创造性的发展,古琴艺术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它与社会生活、历史、哲学、文学等发生了紧密的联系,在曲目积累、演奏技巧、乐律学、传承方式、斫琴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示出丰富的人文内涵。
  岭南派古琴艺术主要流传在广东省广州市及周边地区,其渊源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期间,南汉国吏部郎中陈用拙著成《大唐正声琴籍》10卷,备载琴家评论及古代名琴师事况。南宋末年,元军入侵中原,宋帝从临安南迁冈州崖山,一批中原琴谱随之流入冈州。古冈州即今天的广东新会县,相传新会的《古冈遗谱》即为当时的遗留。明代广州琴人辈出,陈白沙、梁启运、释闻一、邝露、陈子壮、陈子升等均名盛一时。至清代,岭南琴派声名日显。道光年间广东新会人黄景星编成《悟雪山房琴谱》,共收集琴曲50首,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岭南琴派的艺术成就。除上述诸人外,云志高、何洛书、何耀琨、杨锡泉等也都是岭南派中影响较大的琴人。
  岭南派古琴艺术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在曲目、音乐结构、音色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形成了清和淡雅、温柔醇厚、优雅恬静的风格。其琴曲多感慨世事,寄情山水,追求中和至静的境界,代表作品有《水东游》、《碧涧流泉》、《渔樵问答》、《神化引》等。在琴谱和琴学理论方面,岭南派也颇多建树,主要流派典籍包括云志高的《蓼怀堂琴谱》(1686)、黄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谱》(1836)、何斌襄的《琴学汇成》(1869)、容庆端和林芝仙的《琴瑟合谱》(1870)、朱启连的《鄂公祠说琴》(1898)等。此外,岭南派还拥有“天蠁”、“松雪”、“振玉”、“水仙”等名琴,清音雅奏与传世法曲相映生辉。
  岭南派古琴的演奏营造了清、微、淡、远的意境,构筑出传统文人抒情达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殿堂,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古琴等传统民族艺术呈日益萎缩的趋势。再加上古琴“难学”、“难传承”、“难遇知音”等原因,岭南琴派的古琴艺术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3-0835
姓名
谢导秀
性别
出生日期
1940.02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岭南派)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诸城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诸城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浙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梅庵琴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广陵琴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梅庵琴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金陵琴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