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古琴艺术
项目序号:65
项目编号:Ⅱ-34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音乐
所属地区:香港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
保护单位:蔡昌寿及蔡昌寿斲琴学会

古琴艺术在香港的传承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一些琴家南迁至香港,将这一艺术形式带到了这片土地上,为古琴艺术在香港的传播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香港斫琴技艺的奠基者为徐文镜。徐氏琴学师承徐元白及大休上人。徐氏兄弟合斫琴五十余床,在仿唐琴领域很有造诣。徐文镜来港定居后,于20世纪50年代将斫琴技艺传予“蔡福记”乐器厂的蔡昌寿。徐氏斫琴一脉,从此植根于香港。蔡昌寿于20世纪90年代开设斫琴研究班,公开传授斫琴技艺。

蔡昌寿的斫琴技艺遵照古法,主要以桐、杉、楸、梓等木为坯,以鹿角灰混和生漆为灰胎,面罩生、熟漆;经选料、开料、刨琴面、挖共鸣箱、打磨及上弦等工序,均由1人完成,约需200小时。古琴制作首重选材,用材讲究轻、松、脆、滑,琴材以存放多年自然干燥的旧杉、梧桐和梓木为首选。自然干燥的琴材较少裂痕,传导声音较佳。古琴的面板多选用杉或梧桐,底板则以梓木或其他较坚硬木料制作。琴材须纹理通顺、宽度均匀、无节眼及虫蛀等材质问题。

蔡昌寿与众学生通过学术交流及举办展览活动等,将此文化遗产延续并融入社区。蔡昌寿主要选取弹琴人为学生,希望学生以斫琴提升艺术修为,而不是抱藉以图利的心态学习。同时,他鼓励学生在遵于古法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将包括斫琴技艺在内的古琴艺术发扬光大。

香港斫琴技艺融木艺、漆艺、书法、铭刻、音乐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于一体,是琴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为传承古老的斫琴技艺,继承发扬古琴艺术和中华礼乐传统,作出了贡献,也成为维系社区情感的重要文化载体之一,具有不可低估的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059
姓名
刘昌寿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音乐
项目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陕西省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岭南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诸城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诸城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浙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梅庵琴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广陵琴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梅庵琴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金陵琴派)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
编号
Ⅱ-34
项目名称
古琴艺术
类型
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