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250 |
项目编号:Ⅱ-156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音乐 |
所属地区: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
保护单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 |
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山地环境中传递历史记忆、民族情感、民风习俗、生产生活等信息的民歌。土家族民歌在贵州省广泛流传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所有乡镇,核心流布区是沿河县境内的乌江流域,辐射官舟镇、和平镇等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北部,乌江下游,与重庆市交界,近邻湘鄂,处于三省一市通衢地。此地为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自古是土家族居住区。
贵州的土家族民歌在代代流传中不断完善,内容涵盖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方面,按劳动题材可分为号子、田歌、茶歌等;按风俗可分为梯玛神歌、跳丧歌、哭嫁歌等;按唱腔可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低腔山歌,以高腔山歌为主,平腔山歌和低腔山歌为辅;按歌唱形式可分为独唱、对唱等。
贵州土家族民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其歌词情感真挚,内容丰富,取材多样,构思精巧,语言清新。其曲调优美,质朴无华,风格粗犷,音调高亢,以大腔和小腔居多,衬词较多,音域跨度大,旋律拓展性强,纯八度跳进多,音高常在e3左右扩展,以真声演唱为主,最高音常以关闭音自由延长。
贵州土家族民歌的历史渊源与当地土家族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受巴渝文化和荆楚文化影响,并与当地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地域特色鲜明。千百年来,土家族民歌由一代又一代土家族民间歌手不断创作、积累而成,经土家族人的言传身教世代相传。19世纪80年代,田景恒等一批民间老艺人掌握了大量的土家族民歌,传给民间艺人王纯孙等人并整理成册。近年来,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下,土家族民歌得到较好的保护。
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其记载历史、表达情感、教育后代、评判社会、再现生活的重要文化载体,对和睦社群、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创造力的生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