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傩舞(婺源傩舞)
项目序号:110
项目编号:Ⅲ-7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传统舞蹈
所属地区:江西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婺源县
保护单位:婺源县徽剧传习所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婺源县
  
  傩舞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傩舞历史悠久,成型于周代的宫廷“大傩”之礼,在《周礼》中有明文记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傩舞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样式,且在傩仪中占有不同的比重。傩舞表演时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由此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表演傩仪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八至十余人,常有严格的班规。傩舞常在傩仪仪式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和节目表演阶段出现,各地的傩舞节目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
  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历史悠久,节目众多,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深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注目。
  通过多年的调查,婺源傩舞节目有一百多个、傩面两百多个。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的影响,现存秋口镇长径村“驱傩神班”有演员19人,面具三十余个,其中有4个原始木雕面具,可演节目24个。婺源傩舞节目很多,有反映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开天辟地》、《太阳射月》、《孟姜女送寒衣》等,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婺源傩舞动作十分丰富,模拟女性的舞步“妮行步”,《开天辟地》中的“辟斧”、“拗斧”、“磨斧”,《丞相操兵》中的“上、中、下十字架”、“操兵步”、“拍手一照”、“拍腿过河”、“耍羽毛”、“舞花”、“轮棍”,《太阳射月》中的“摸胡点”、“单摸胡”、“双摸胡”等都别具一格,保留着古朴、粗犷、简练、夸张、形象、传神的独特风貌。这些动作多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具有沉而不懈、梗而不僵的特色。音乐伴奏由打击乐、曲牌和唱腔三个部分组成,有专用的锣鼓谱和曲牌,遵循舞止曲终的原则。
  婺源傩舞曾于1953年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丞相操兵》等四个节目入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2005年6月参加“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中外傩艺术展演”,荣获金奖和优秀表演奖。婺源傩舞以古朴的舞蹈风格和众多的表演节目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值得人们加以珍视。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3-0911
姓名
程长庆
性别
出生日期
1933.10
民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 (婺源傩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婺源县
编号
04-1560
姓名
程金生
性别
出生日期
1940.05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婺源傩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婺源县
编号
02-0354
姓名
胡振坤
性别
出生日期
1932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舞蹈
项目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婺源傩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婺源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萍乡耍傩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萍乡市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跳五猖)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郎溪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浦南古傩)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永靖七月跳会)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永靖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文县池哥昼)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甘肃省文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湛江傩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邵武傩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邵武市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祁门傩舞)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安徽省祁门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寿阳爱社)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省寿阳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乐安傩舞 )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乐安县
编号
Ⅲ-7
项目名称
傩舞(南丰跳傩)
类型
传统舞蹈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西省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