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二人转是一种用东北方言说唱表演的民间曲艺形式,由东北大秧歌与莲花落融合而成。它形成于清代中期,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广泛流传。
二人转表演以两人及多人唱叙演出的“双玩意”和“群唱”为主,也有由演员扮演角色的“单出头”和“拉场戏”形式。“双玩意”表演时,两位演员分任旦、丑行当,载歌载舞,说唱表演。“群唱”则由多位演员分持不同的伴奏乐器,分行当轮递坐唱。二人转以板胡、唢呐、竹板等为伴奏乐器,唱腔音乐十分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称,常用的曲牌有《胡胡腔》、《喇叭牌子》、《文咳咳》等。其唱词以七言和十言为主,兼有长短句式。表演讲究唱、说、做、舞四功的综合运用,其中唱功讲究“字儿、句儿、味儿、板儿、腔儿、劲儿”,高亢火爆,亲切动听;说功分“说口”、“成口”(亦称“套口”)和“零口”,丑逗旦捧,多用韵白,也有说白和数板,语言风趣幽默;做功(亦称“扮功”)讲究以身段和动作辅助演唱,强调手、眼、身、法、步等功法的综合运用;舞功以跳东北大秧歌舞为主,亦吸收其他民间舞蹈和武打的成分,同时以耍扇子、耍手绢、打手玉子、打大竹板等杂技性绝活穿插其间,造成热闹火爆的舞台效果。
黑龙江绥棱的二人转是东北二人转的一个支系,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西河大鼓、河南坠子、东北大鼓、大口落子和评弹等多种曲艺样式,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喜怒悲欢。其演唱不受板式规定的快慢限制,可根据内容情节自行调整,采用黑、红、顶、撞、撇等板式技巧,抢板夺字,满足表现的需要。绥棱二人转一改传统演出只用手绢和扇子的形式,演员上装用双扇,下装用一对手玉子,其挎大板、手玉子和双扇子的表演技巧别具特色,一直传承至今。绥棱二人转是黑龙江北派二人转的重要分支和典型代表,在东北社会历史、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等的研究中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参考价值。
20世纪初二人转流入通辽地区,至今已有百年。通辽地区二人转在表演上吸收蒙古族舞步,音乐上则将蒙古族民歌曲调糅入唱腔,形成自己独具的特色。它一方面继承了《蓝桥会》、《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李翠莲盘道》、《梁赛金擀面》、《燕青卖线》、《白玉楼画画》等东北二人转的传统曲目,一方面又创作出具有草原特点的《雁飞高原》、《射箭选手》等新作品,展示出动人的草原民族风情。目前通辽地区的二人转后继乏人,有消亡的危险,急需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