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项目序号:293
项目编号:Ⅵ-11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所属地区:北京市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保护单位: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

吴氏太极拳是起源并流传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一个太极拳流派。吴式太极拳创始人为全佑。19世纪末,全佑先后师从杨露禅和其子杨班候学练大小架太极拳,经多年精心苦练,逐步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中架式太极拳,为吴式太极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全佑的弟子王茂斋、全佑之子吴鉴泉等人经过多年精研将其定型,并世代传承。

吴氏太极拳包括太极桩功、拳术套路、器械套路、太极推手、太极散手、祛病健身小功法等多方面内容。其特点为中正安舒、不纵不跳、不打不发、轻柔缓慢、松静自然、紧凑舒伸、圆活灵巧,点(穴)、打(击)、拿(反关节)、发(掷)、摔(倒)、卸(骨)融为一体,含而不露。主要拳术套路有茂斋老架83式,杨禹廷式83式,王培生式37式、16式、乾坤戊己功、祛病健身小功法等。主要推手练法有单人平圆打轮练法,单人立圆打轮练法;双人平圆打轮练法,双人立圆打轮练法,双人四正推手练法,双人四隅推手练法,大捋即太极八法综合练法,烂采花,太极散手等。主要器械套路有吴式太极刀、吴式太极剑、吴式太极枪、太极粘杆等。另外,还有太极桩功、太极内功等。

在长期的师带徒传承中,吴氏太极拳逐渐形成南派和北派。1928年,吴鉴泉应邀赴上海教拳,系南派代表人物。王茂斋继续在北京教拳,为北派代表人物。北派代表人物还有杨禹廷、王培生等。历代传承人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使吴式太极拳愈加丰富。目前吴式太极拳已传播到许多地方,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氛围。

吴式太极拳具有养生开智、祛病强身、防身抗暴,陶冶情操、武德育人等多重价值。其蕴含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高习练者的个人涵养和文化素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积极作用。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保定市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西城区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和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温县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王其和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任县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李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武清区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武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永年县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杨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