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太极拳(和氏太极拳)
项目序号:293
项目编号:Ⅵ-11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所属地区:河南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温县
保护单位:温县和式太极拳学会

和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之一,为清末河南温县赵堡镇人士和兆元所创,流传于河南省温县。和兆元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习文学医兼练拳术,师从陈清平习练太极拳,后以易理、理学和中医理论对原习练拳术进行充实革新,丰富完善拳架、拳法理论以及习练方法,自成体系,形成了走架步活圈圆,柔顺自然的拳法风格。由于该风格突出理论指导,强调体用一致、技理相合,故被称为“带理架”。

和氏太极拳理论主要有《太极拳要论》《九要论》《太极拳体用总歌》等,有徒手套路、器械套路、推手法和技击等套路体系。徒手套路有传统72式、18式;器械套路有刀、剑、棍;推手分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其套路以易理贯串拳势之中。讲求象其形,取其义,用其理。其行功走架俗称“耍拳”,是和式太极拳的特色之处。走架时神意自然,着势圆活,呼吸顺畅,步法敏捷,以阴阳变化之法,聚身体分合之劲,形成千变万化的拳术技法,以达到滑如鱼、粘如胶、软如棉、硬如钢的技击效果。

和氏太极拳起初仅在和氏家族内相传。第三代传人开始对外收徒授艺,传授出一批技理兼优的徒弟,传承谱系至今已有7代,传承范围遍及国内多个省区,并远播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

和氏太极拳追求外形无过不及、内外相合和柔顺自然的阴阳动态平衡,是以身体体验认知宇宙、自然、社会、生命所凝聚的智慧,是我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和氏太极拳丰富了太极拳拳法及理论,既重技又重理,承载着丰富的武术文化内涵。其所倡导要求的仁义、诚信等道德修养,对传承中华美德、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538
姓名
和有禄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汉族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项目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和氏太极拳)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温县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保定市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孙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西城区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王其和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任县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李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天津市武清区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吴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大兴区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武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永年县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
编号
Ⅵ-11
项目名称
太极拳(杨氏太极拳)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北省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