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蒙古族搏克
项目序号:298
项目编号:Ⅵ-16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
保护单位:东乌珠穆沁旗文化馆

蒙古族搏克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项竞技性与娱乐性并存的传统体育项目。乌珠穆沁搏克作为蒙古族搏克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流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及周边地区。乌珠穆沁搏克起源于乌珠穆沁部落王室贵族搏克手(摔跤手)的比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现有的形式。

乌珠穆沁搏克主要特点是:比赛规则不分级别、不限时间,搏克手年龄一般在18至45岁之间,膝盖以上部位着地为负,一跤定胜负。搏克手以偶数来进行比赛(32名、64名、128名、256名、512名、1024名等),据统计有500多种攻防招数。

乌珠穆沁搏克另一主要特征在于服饰,俗称“伊孙额日敦(九宝)”。其一,将嘎,是优秀搏克手的象征,佩戴在颈上,一般由蓝、白、绿、红、黄五色布料制成,分别代表着蓝天、白云、绿地、红火、黄祈。必须获得128名搏克赛冠军4次、256名搏克赛冠军2次、512名搏克赛冠军1次,并晋级1024名搏克赛前四名者,方可佩戴将嘎。其二,跤服,由牛皮制成,上有陶布茹(镶在皮衣上的银制或铁制扣钉)和陶力(跤服后背部,现用于刻地方名称)。其三,浩日木其格,跤服腰带外围用,一般用3至5种颜色布料制成,有美观和防把位的作用。其四,图秀,跤裤外用,起到美饰作用。其五,白跤裤,宽松肥大,有利于摔跤,一般用20尺白布制成。其六,呼力也日,是巩固跤靴用的牛皮筋。其七,跤靴,必须是高筒蒙古靴子。其八,萨布斯拉嘎,跤靴内裹脚用,主要起护腿作用。其九,跤服带。

乌珠穆沁搏克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民间传承群体,存续良好,是蒙古族具有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体育比赛项目之一,符合体育和平、友谊、团结和进步的比赛宗旨,还具有健身性和娱乐性,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积极作用,具有和睦社群、传承文化等社会文化价值。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5-2540
姓名
哈达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蒙古族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项目编号
Ⅵ-16
项目名称
蒙古族搏克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Ⅵ-16
项目名称
蒙古族搏克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
编号
Ⅵ-16
项目名称
蒙古族搏克
类型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