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1303 |
项目编号:Ⅵ-71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 |
类型:新增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
保护单位:库伦旗文化馆(库伦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布鲁,也叫“满初日嘎”,蒙古语意为投掷的棍棒,古时是御敌武器和狩猎工具,后衍生为蒙古族民间体育竞技和健身娱乐活动。布鲁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库伦旗为代表的通辽市东部盟市,以及其他省市的蒙古族居住区。
据《成吉思汗兵法研究》《成吉思汗史记》记载,布鲁属于投掷武器,如同弓箭、蒙古刀枪一般,是13世纪蒙古骑兵征战御敌用的重要兵器,用于近战。蒙古骑士、猎手及牧民十分注重布鲁投掷技术的训练,时常比试高低。打布鲁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有趣的竞技游艺与健身活动,盛行于民间。
布鲁的形状像一把镰刀,分头部、身部、把部三部分,重量从150克至500克不等。根据其形状和用途的不同,布鲁分为掷远布鲁和掷准布鲁两大类。掷准布鲁又包括“杜争(挂陀)”布鲁、“图固拉根(镶铅)”布鲁和“哈雅木拉(投远)”布鲁。传统布鲁为天然树杈制作而成,制作工序包括选材取木、药水泡煮、定型晾干、打磨喷漆、刻纹挂陀等,工艺精美,飞行性能良好,使用安全。在民俗礼仪中,布鲁应挂于墙,并且不带入他人蒙古包内,出行时应携带于腰间。
布鲁比赛有掷远和掷准两种形式。掷远比赛与标枪比赛基本相似。掷准比赛分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场地投准和乘马投准等不同分类,投掷的姿势不受任何限制,以投中目标得分多少排列名次。布鲁具有强身健体、竞技娱乐、放牧狩猎、护身防御的功用,能够锻炼体质、提高力量,训练目测能力、体格耐力和肢体灵巧度,以及鼓舞斗志,凝聚力量。
布鲁以家族传承、集体传承等方式延续至今,成为少数民族运动会和游艺集会的比赛和表演项目。部分学校设有布鲁课程,进行正规教学及考试,打破了“女子不打布鲁”的历史传统。
布鲁作为一种传统体育表现形式,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崇尚自然的理念与特质,兼具历史性、群众性、艺术性和竞技娱乐性,对增强社区凝聚力、普及与发展民族体育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567 |
姓名 满都拉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蒙古族 |
类别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项目编号 Ⅵ-71 |
项目名称 布鲁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