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序号:390 |
项目编号:Ⅷ-40 |
公布时间:2014(第四批) |
类别:传统技艺 |
所属地区:云南省 |
类型:扩展项目 |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鹤庆县 |
保护单位:鹤庆县文化馆 |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是以纯银为主料,包含多道加工工序的中国传统金属锻造技艺,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该技艺历史悠久,是云南省银器制作技艺的突出代表。
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加工出的各式用品,以茶具、酒具、炊具、刀具、首饰、宗教法事用品为代表,涉及白、藏、苗、彝、傣、景颇等三十多个民族生活文化用品近百种,造型丰富,种类繁多,有壶、九龙杯、鹤阳八景酒具、手镯、戒指、项链、耳环、银包木碗、青稞酒壶、净水壶、大中小法号、唢呐、百家锁、胸佩、胸链、帽链、门环、藏刀、佛盒、寺庙宝顶等。当地艺人用纯银为主料,以镂雕和纯银抽丝编盘工艺相结合,根据所需制品形态、规格进行锻制加工。这一技艺保留了较为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特征,主要流程包括熔炼、压片、抽丝、制模、浇模、錾花等。鹤庆银器锻制技艺的特殊之处在于,汇集鎏金、错金、镶嵌、掐丝、烧蓝、点珐琅、抽丝编盘等各种工艺,在小小的方寸间,将各式花样印刻在银器之上。其中,錾刻工艺尤为讲究,每位匠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讲求恰到好处的力度和心手合一的敲打,将各式花样印刻在银器之上。
云南自古有“金属王国”之称,滇西的银矿、铜矿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以大理鹤庆为典型代表,孕育了鹤庆银器锻制技艺。《鹤庆县志》记载:“屯军中有善冶炼和以铜、银加工器具者。村民又习之,诸技艺均能,世代传袭。”这一技艺不断传承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新华、罗伟邑、板桥等村从事民族银手工艺品加工户共有数千户,家庭从业人员数万人,产品全国驰名,并远销海外,深受世人称赞。
银器制作技艺是鹤庆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传统手工技艺,体现了工匠艺人的创造才能和高超的技艺水平,不仅是研究大理地区经济、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保护和弘扬这一技艺意义非凡。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民族 | 类别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05-2752 |
姓名 寸发标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白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40 |
项目名称 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鹤庆县 |
编号 05-2751 |
姓名 母炳林 |
性别 男 |
出生日期 |
民族 白族 |
类别 传统技艺 |
项目编号 Ⅷ-40 |
项目名称 银饰锻制技艺(鹤庆银器锻制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云南省鹤庆县 |
编号 | 项目名称 | 类型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
编号 Ⅷ-40 |
项目名称 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锻制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宁德市 |
编号 Ⅷ-40 |
项目名称 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台江县 |
编号 Ⅷ-40 |
项目名称 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剑河县 |
编号 Ⅷ-40 |
项目名称 银饰锻制技艺(畲族银器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福建省福安市 |
编号 Ⅷ-40 |
项目名称 银饰制作技艺(苗族银饰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黄平县 |
编号 Ⅷ-40 |
项目名称 银饰制作技艺(彝族银饰制作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四川省布拖县 |
编号 Ⅷ-40 |
项目名称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贵州省雷山县 |
编号 Ⅷ-40 |
项目名称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
类型 传统技艺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湖南省凤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