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吗(二)
无锡留青竹刻
无锡留青竹刻历史久远,风格清雅古朴,在竹刻艺苑中独树一帜。早在明代,无锡(江阴)籍著名竹刻家张希黄创立的留青浅刻山水技法,在中国竹刻史上起到垂法后世的作用。清代竹刻工艺一直在无锡地区流传。1949年后,无锡竹刻的技法从先前的浅刻向浮雕、透雕、圆雕发展,逐步形成了将留青浅刻与浮雕、透雕、圆雕熔于一炉的独特艺术风格,在以留青浅刻为主的江南竹刻艺苑中别具一格。
无锡留青竹刻――风荷
无锡留青竹刻――苇塘双雁
无锡留青竹刻――折枝莲藕
代表性传承人乔锦洪
庆阳香包绣制
甘肃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庆阳的一种十分古老的民间民俗物品。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融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线盘类香包是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棕子”,如此制成的香包可以随身佩戴。立体刺绣类香包有单面挂、佩件和双面挂、佩件,立体挂件和摆件等近四百种样式。平面刺绣类香包风格敦厚凝重。
庆阳香包(一)
庆阳香包(二)
代表性传承人计清
代表性传承人吴玉英
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凤翔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凤翔泥塑造型洗练、夸张;装饰色彩艳丽喜庆;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的价值。
凤翔泥塑(一)
凤翔泥塑(二)
凤翔泥塑(三)
凤翔泥塑(四)
凤翔泥塑(五)
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民
传统棉纺织技艺
我国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后,中国纺织业即由麻纺转为棉纺。到元代,在黄道婆纺织技术改革的影响下,河北魏县、肥乡县等地的纺织业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用土布裁制的衣被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魏县传统纺织技艺有搓花结、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杼、绑机、织布等12道工序。决定纺织布条格、花纹的关键工序是经、纬色线的设计排列和缯的多少。缯有二页缯、三页缯、四页缯三种。二页缯用单梭能织白布、条纹布,而经、纬色线的有序排列则能织出多样的方格布。魏县纺织技艺经过广大妇女长时间的生产实践,创造出的条格、花纹布多达二百余种。
纺车
代表性传承人张爱芳
(来源:www.ihchina.cn)
(撰稿/摄影:韩斌、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