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26期:2019年1月1日—1月13日
本期信息一览:
▲ 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 内蒙古公布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2018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京揭晓
一、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京召开
1月3日至4日,2019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入总结2018年文化和旅游工作,周密安排部署2019年重点任务。
会议认为,2018年文化和旅游各项工作推进有力,实现了预期目标。会议在部署2019年工作时强调,文化和旅游工作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在提高艺术创作质量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切实把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丰富产品有效供给;大力加强市场培育监管;提升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水平;坚定不移深化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要扎实做好各项基础保障工作。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分析了文化和旅游的关系,阐明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了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为我们推动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要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着力推进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对外和对港澳台交流融合,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稳中求进、鼓励创新。会议还对下一阶段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还对下一阶段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文化报)
二、内蒙古公布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1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计237人,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别。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共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67人。(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
相关链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三、2018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京揭晓
1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京揭晓。
10位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分别是:
冯骥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九届名誉主席
夏菊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武汉杂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蔡正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昆曲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连丽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甘而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田青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王秀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香包(徐州香包)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季海波
浙江省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姚惠芬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杨昌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赤水竹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医药(山南藏医药浴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明珠等20人被推选为“2018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
此外,本次活动同步揭晓了2018“中国非遗十大年度事件”,包括:
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4.文化和旅游部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5.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布
6.“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7.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成功举办
8.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
9.《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制定颁布
10.印发《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全面推进“非遗+扶贫”工作(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2018 “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